说话
十月的第一天,宣亲王午时还是在李清平院里用的饭,人却是一早就过来和李清平说话。
大姑娘今儿一大早就去宗学了,这会儿钱广还像以往一样带着要送去给大姑娘的菜式单子来给李清平过目。
宣亲王好奇长女今日吃什么,也凑过来一起看。
每日送去宗学的份例都是一样的——四样点心、双汤、两道主食、四道主菜并两道冷盘。和在府里正经用膳相比肯定是少点东西的。毕竟宗学有规矩,一人只能提一个食盒,再如何大的食盒能装的也有限。
四样点心都是大姑娘爱吃的:枣泥山药糕、糖蒸酥酪、芝麻桃酥、梅干菜饼;
至于双汤,今儿天有点转凉了,钱广特意炖了一盅山药老母鸡汤给大姑娘暖身子。另外还有一例是大姑娘昨儿点名想喝的蛋清鸡汤鱼羹。
主食做了八宝饭及蟹黄包子,四道主菜荤素各半,两道冷盘也是大姑娘指名要的:四喜如意卷并一道陈皮糟鸭。
宣亲王看过不由笑了,又听闻每回大姑娘都会吃完,就说:“钰瑾倒是胃口好,能吃是福。看来钱广做的也对她心意,看赏。”
钱广高兴地谢恩谢赏,做事自然是更加尽心尽力。
听闻大姑娘最喜欢吃钱广做的陈皮糟鸭,宣亲王今儿也点了一例。
钱广这道陈皮糟鸭做了二三十年,从鸭子的选择,到陈皮去苦留甘,糟卤咸鲜得当。不止大姑娘,李清平也喜欢吃,宣亲王吃着味道好,两人一高兴又赏了一回。
用过饭,宣亲王同李清平说:“钰瑾生辰快到了,除开刚出生那会,她长到那么大还未进过宫,前几日皇祖母才说着叫爷在她生辰那日带进宫里瞧瞧。”
只是下一句便语出惊人:“到时娘娘们都会在,爷不便久留。王妃这胎怀得艰难,御医说定要休息好,不好叫她早起进宫。是以皇祖母念及钰瑾年纪还小,担心她会有所拘束,特让你也跟着一块进宫。”
李清平顿了下,再平淡的表情也有了裂痕:……所以大姑娘会拘束,我就不会拘束了吗?
不对……现在问题是哪家亲王夫人能入宫面见皇太后和各宫娘娘们啊?别说夫人了,就是侧妃也不见得能吧?
难得瞧见她慌乱的表情,宣亲王哈哈大笑,搂着她说:“可是吓到了?”
“王爷还笑,妾腿都软了。”李清平实在是意外。
宣亲王赶忙安慰她:“不用怕,皇祖母知道分寸的。到时应该是先叫你过去说会话,问过钰瑾的事儿就会让人带你去偏殿休息,不用跟着钰瑾认各宫娘娘。”
闻言,李清平松了一口气,但一张小脸还是绷得很紧:面见皇太后那也很可怕啊!
宣亲王垂眼看她的反应,不由得笑起来,故意逗她:“到时不会紧张到忘记如何行礼给爷丢脸吧?”
李清平:“……”她抬起脸看了宣亲王一眼。
清冷的表情配上那个嗔怪的眼神实在撩人,宣亲王没忍住低头亲了一口那张粉嫩饱满的唇,然后顺势解了两人的衣裳,垂下帷幔。
李清平疑惑又惊讶:“???”
大白天的就要侍寝吗?
别说她了,院里伺候的看到两个云以及王爷身侧的梁沛安急匆匆退出门的时候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待得房里传出暧昧的声响才反应过来,个个瞠目结舌。
这是……自家主子支愣起来了啊!算上九月最后几天,李清平连着四天侍寝了!
大姑娘下学回来,进了院子发现两个云和梁沛安竟然在外边伺候,宣亲王懒洋洋地在里边自个儿看书,却不见李清平。看着也不像出了大事,不由得惊讶:“怎么了这是?”
云素小声说:“大姑娘先去将东西放下吧,马上就要传膳了。”
大姑娘一头雾水地去自己的房间放下今儿带回来的课业,然后转回正间。
李清平已经从寝间出来了,脸尚是微红的,大姑娘见了更惊讶了:“姨母今日怎么那么早就沐浴了?”
这一听,李清平偏头咳了声,进来伺候的云素云敛忙给她倒茶拍背。
宣亲王放下书朝长女招手,笑道:“你今儿回得倒是早。”本来想着女儿没那么早回,宣亲王就没让李清平急着起身沐浴,任由她睡多会。没想到差点让女儿撞见了。
“今日先生早讲完了,但留了课业叫我们回府仔细琢磨。”
大姑娘看看阿爹又看看姨母,觉得怪怪的。但她年龄还小,不懂。也没哪户人家那么早教这些事儿的。
“姑娘们学什么课业还需要仔细琢磨?”宣亲王挑眉。
大姑娘说道:“是西洋算数。”
“姑娘们也学西洋算数?拿来阿爹瞧瞧。”
大姑娘又跑出去了。
李清平缓了会才觉得自己脸没那么热了,坐在那里发呆,还没想明白怎么她突然就白天胡闹起来了。宣亲王余光瞥见,噙着笑将人拉入怀中,低声道:“要被钰瑾瞧见了,会不会以为爷在欺负你?”
“王爷不就在欺负我吗?”
李清平这样反问,却惹得宣亲王胸膛发颤,又亲了她几口。
总归大姑娘再回来时两人也没抱在一起了,李清平乜斜着一双眼瞧宣亲王,这人一本正经看起了长女带来的课业。
宣亲王问大姑娘:“既然学西洋算数了,那可开始学算账看账本了?”
“也开始学了。”大姑娘兴奋说:“我觉得西洋算数有意思,要是学会了,算账也更容易了!”
宣亲王笑道:“你有兴趣便好,学一学倒也无妨。”
“就是有些还得多琢磨,先生说本还要再长一两岁才学的,提前给我们认认。”
“听闻夫人从前在家中族学也学过西洋算数,来瞧瞧可还记得?”宣亲王突然扭头,朝李清平说道。
好端端的又扯上我了?李清平如今整个人骨子里都犯懒,不太乐意动弹,不过既是宣亲王发话,她也只好坐过去,低下脑袋看了片刻。
“有马五牛七,共六十七两;又有马三牛五,共四十五两。问一匹马几两、一头牛又几两。”
李清平困倦,随意看了眼,下意识说:“马五两,牛六两。”
宣亲王诧异又惊喜:“不错,这是答对了。”
大姑娘立马崇拜地看着她说:“姨母好厉害。魏莹姐姐是最聪慧的,都花上一段时间才解出来呢。”
“……”
李清平不清楚自己厉不厉害,不过祖母和宣亲王妃都夸赞过自己是个算账的能手。不过面对大姑娘亮晶晶的眼神,李清平默默接下这个夸赞。
宣亲王对长女笑道:“那如今好了,有什么不懂的你可问问你姨母。当然,也可以来问阿爹。不过还得自己仔细琢磨着才是。”
大姑娘应了声,李清平在旁插不上话,好在宣亲王下一秒就跟大姑娘说了生辰那天入宫的事情。
大姑娘一听,登时坐正了身子,满脸肃容。
宣亲王看着就乐了:“怎么跟你姨母一个反应?宫里又不会慢待你,你不必紧张。”
“女儿平日跳脱惯了,只怕这几日要好好恶补规矩。”
大姑娘皱着眉,也不怕亲爹笑话。
“要的什么大规矩?孩子活泼些也无妨。只要基本的不出差错,阿爹都能罩着你。”宣亲王如是说。
大姑娘微睁圆了眼。
阿爹你那么嚣张,宫里知道吗?
不过话虽是这样说,李清平还是叫胡嬷嬷到院里临时教导大姑娘宫里规矩。
胡嬷嬷是从魏氏还在的时候就一直跟在李清平身边的老人,只是前一段时间摔了一跤伤到腰,李清平便让她去养好身子再回来伺候。这不胡嬷嬷觉着好得差不多,就要请回的时候李清平就让人回来办这个差事了?
大姑娘教起来是个省心的。到底出身王府,规矩肯定都学过,只是宫里更加多眼睛看着,要做得更好才是。
李清平瞅着紧张也跟着学了段时间。闲暇的时候叫来绣娘,让她们给大姑娘做几身新衣裳。又喊来匠人打几套相应的首饰。衣裳日夜快手点尚能做出来,首饰却是赶不及进宫之前做出来了,所以李清平还让人在库房选了两套现成的。
大姑娘记事后头回进宫可不能马虎,里外都要妥当。李清平自己倒是无所谓了,一个王府夫人也没必要在宫里出风头。
知道她要随着大姑娘进宫去,宣亲王妃特意将她喊去正院说话。
“若非我身子不好,这事儿万万是落不到你身上的。偏如今是你养着钰瑾。”
宣亲王妃这胎怀得艰难,快六个月还害喜得厉害,上回去参加中秋宫宴都是强撑。御医也没办法,只能是提议少食多餐,上些多少能用得进去的汤汤水水,每天看着白着一张脸的宣亲王妃都担心宣亲王发难自己掉脑袋。
“娘娘放心,宫里主要是看着钰瑾,哪有人会在意我?”
宣亲王妃握着李清平的手说:“你的性子我是放心的,但该叮嘱的还是要叮嘱。”
好在皇太后和皇后都是和善的,献妃虽总是没得个好脸色,到那个日子皇太后和皇后定不会让她胡来的。四妃里除了献妃,还有德、颖、庆三个妃,这三位也不知到时候会不会到,但这三妃膝下的皇子公主都大了,已经不爱为难无关的人,只想着给儿子女儿谋更好的前程,倒是无所谓了。
“清妍这个月月事没来,只是不大确定,我让她平日仔细着,等过个把月月份大了容易看出来再请大夫诊脉。”
该叮嘱的说了,宣亲王妃又忍不住低声和李清平透露消息。
李侧妃疑似有孕,李清平自是替她高兴。
宣亲王妃今天精神不错,倒也能笑着说:“若是真的,不论是男是女,清妍日后也是有了倚仗。”
李清平也说:“侧妃受宠,有孩子不过是早晚的事。只是她那个性子,怕是做了阿娘也还是迷迷糊糊的。”
“我也是担心。不过如今还不确定也不好有动作,待日后确定了,我肯定是要寻两个老练的嬷嬷过去她院里帮衬的。”
宣亲王妃说着又不由自主瞥向李清平的小腹,“王爷这段日子去你院里倒是多了。当时杨氏她们进府,你也猜到我为什么将钰瑾给你养了吧?”
李清平轻微点头。
“我希望哪怕日后没了我们姐妹,你也能在这府里过得好。”宣亲王妃如今一激动就要落泪,“你成天跟只懒猫一样,没点好的都不带动弹一下,只是这个世道狗眼看人低的,你总归要有倚仗。钰瑾是个好的,但到底还是要尽快怀上一个亲生的才好。”
李清平先是偏头呸了几声说:“娘娘说的什么胡话,咱们姐妹三个都要好好的。”
又抬手捏着帕子给宣亲王妃擦泪说:“我知道娘娘是为了我好,我尽心尽力照看大姑娘是养恩,未必不比亲生的好。亲生的讲究缘分,时候未到,我也不好催促他来。”
“再说了,如今娘娘和侧妃都有了,咱们姐妹之间和亲生的有什么区别?”
宣亲王妃点她鼻尖稍微露出点笑容道:“这说的,好像倒也没错。你倒是惯会安慰人的。我这怀孕后思绪总是起伏,倒是叫你看笑话了。”
李清平又让人拿热水帕子来给宣亲王妃敷眼睛,闻言心疼道:“孕育辛苦,又怎会是笑话。”
待李清平离开后,宣亲王妃朝慧心感慨道:“像清平这样的,才活的通透。”
“主子爷其实最喜欢她这样的性子。”
慧心垂首,不好议论主子。
好在宣亲王妃也不需要她回答,吩咐道:“去开库房,送箱燕窝和旁的补品给清妍。我记得里头有套南海来的珍珠头面,去给清平送过去。”
慧心应下,赶忙去了。
插入书签
不知道三姐妹有没有爱过宣亲王,反正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