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5年4月25日 22:34
登入   注册   找回账号   找回密码   

你的邮箱被退出《全息模拟犯罪2:我只演一次》夜晚与星空投了4个深水鱼雷    风吹秃头很凉爽《万人嫌厨神试图摆烂》苏怀荒投了10个深水鱼雷    沧海芥舟《她是灿烂的》丸哦投了1个深水鱼雷    

展昭·青山依旧

作者:長盡朝歌
[收藏此章节] [免费得晋江币]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一百五十五章巧言卸屏障 约为兄弟邦


      只因太子手中无有实权,元昊又远在西平府督军,在兴庆府内待了半月有余的颜卿,始终没能与西夏签下盟约,正辗转难安之际,却忽闻驿丞来报,只说是元昊返宫,特派太子宁明过府相邀,恭请颜卿入宫一叙。
      元昊虽心性孤傲,礼数倒也周全,远远的便带着文武两班出殿相迎,本来心里还没底的颜卿在看到眼前景象之后,微微勾起唇角,元昊好战,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西夏积贫积弱,物资匮乏更是人尽皆知,与宋国之战,元昊输不起,同样的,南下大理,元昊也打不起。
      “只因军中事忙,孤王未能及时接待,还望贵客海涵。”元昊与一众朝臣在接到颜卿后,竟没有径直入殿,而是带上几位近臣,引颜卿朝蕃学院行去。
      蕃学院创立于西夏建国之初,主要任务便是教授西夏文,培养研习西夏文的人才,并借此院推广新创的西夏文,推广教育,让广大的党项人都能够识文断字,提高举国上下的文化水平。
      颜卿随元昊站在屏风后听着野利仁荣用汉话和党项语交替教学,看着元昊那一脸的自豪,她也不由得心生敬佩,短短四年,造字创文,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壮举。顺手拿起一部置于书案上的文献,可堪堪入眼,就见颜卿眉头渐渐锁紧,她心中暗道:这莫不是……天书?
      书中小字密密麻麻,乍一看,形体方正,与汉字相仿,可细看之下,竟是一字也不认识!西夏文笔画繁复,结构复杂,饶是精通宋、理两国文字的颜卿看了也直摇头。
      见颜卿异状,元昊颇有几分得意地笑出声,接过她手中文献,随意翻看了两页,低声道:“这部文献名叫《同音》,只是一部西夏文字典。”
      颜卿眼前这部书虽然也是字典,可却同展昭带回延州那一部《文海》不大相同,《文海》作为文字字典,其中是有汉文对照注释的,也是这个原因,《文海》作为入门级别的教材在市面上随处可见,而《同音》则存于藩学院,需要有一定的西夏文基础,使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我族文字创制完成后,便交由刻字司刻印,颁行世间,而这些,都是刻字司为藩学院刻印的教材。”元昊带着颜卿移步至书馆,期间典籍可谓是汗牛充栋,可元昊却没有告诉颜卿,这些典籍,大多都是从汉文翻译而来,这些典籍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兵法策略,而更大一部分,则是佛经。党项人普遍信奉佛教,因此,用佛经来推广文字,不失为一个妙计,加之元昊采用西夏文颁布政令,用西夏文开设科举,自上而下“逼”着民众弃汉从藩,西夏文的学习也便在民众之间蔚然成风。
      “汉字历经千年演变,方才有五千多字,贵国则在短短四年间,便创字近六千余个,内容之广,工程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陛下好魄力!”默默翻看了许久的颜卿,想起先前宋子墨所说野利仁荣创字成书一事,又见馆内卷帙浩繁,由衷地对着元昊溢出赞美之词。
      元昊听罢,面上笑意更甚,自党项一族依附大唐王朝开始,三百余年的时间里,党项都在向中原文明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使用汉字处理政务,交流思想。“在孤王继位以前,党项人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而我大夏北部的契丹人,西部的回鹘人、吐蕃人都有自己的文字。”元昊说着,缓缓转身看向颜卿,眼中流露出些许复杂的神情,叫颜卿一时之间捉摸不透,接着,又听他道:“据孤王所知,贵国,也有传承了近千年的,僰文。”
      元昊话音方落,颜卿便心下了然,她放下手中书卷,微微颔首,面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浅笑,原来,在元昊心底,创造文字,不是为了更好的巩固政权,只是他不甘于人后,觉得没有文字便显得低人一等。不过,对于党项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权,有了文字才能发展文化,而有了文化,才能挺起脊梁,彰显民族尊严。想到这儿,她又抬起头去看书案前的元昊,似乎自己之前对他的印象太过于刻板片面,这个人,文治武功却又穷兵黩武,见识卓越却又暴虐奢侈,这才是人心不如水,平地亦能起波澜啊。
      走出藩学院,元昊又领着颜卿朝兵器监行去,在那个地方,有让宋军在三川口一败涂地的冷锻甲和神臂弓。缓步走在兵器监,看着工匠们为铁鹞子骑兵打造战甲,元昊兴许是想起了三川口之战宋军狼狈败逃的模样,竟兀自笑了起来,“尊下或许不知,孤王的这一支铁鹞子,刺斫不入,所向披靡,上战场如入无人之境,只打得宋军丢盔弃甲!”
      眼看元昊洋洋自得,颜卿却是渐渐聚起眉峰,引自己观藩学院,是为了彰显自尊,不想低人一等,那带自己来看这兵器监又是何用意?明知我国与赵宋交好,还当着自己的面夸夸其谈,言说宋军惨败,这莫不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让自己见识他大夏国的神兵利器,好叫我国不敢妄动,究竟是约为兄弟之邦还是臣服于其战马之下,只能他元昊说了算。
      元昊侃侃而谈着大踏步朝前走去,这一回,颜卿却没有跟上去,只是目光清冽地看着工匠的铁锤一锤一锤砸在战甲上,淡淡说了一句:“钩镰枪,可破连环战马。”
      听到颜卿的话,元昊脚步一顿,只是须臾,他便火速转身看向颜卿,眼中得意已然无存,转而代替的是震惊,震惊之余,尚有一抹阴狠,“贵使方才说什么?”
      颜卿淡然一笑,没有接话,越过元昊朝前走去。
      元昊伫立原地,回想着方才颜卿的话,不由得心头发凉,瞧她这般年纪,虽说是一国少主,却也是个女子,不大可能于战场拼杀过,那她如何一眼就看出铁鹞子的破绽所在,甚至在顷刻间,就已有对策,一路上,她都不曾冗言,哪曾想却是一鸣惊人,看来是自己小瞧了大理国,也小瞧了她。
      “但不知,贵使可曾听闻三川口一役?”元昊不死心,追上颜卿接着又问,随后便见那人点点头,答道:“小王确有耳闻,三川口一战,赵宋惨败,几乎全军覆没,陛下确实才能卓越,指挥有方,小王钦佩之。”又是一句赞美之词,说得元昊喜不自禁,可刚刚露出些许笑意,就又听颜卿道:“只不过,败因何在,想必陛下亦心知肚明,或是祸起萧墙,或是指挥不当,然赵宋的将领可不容小。你我皆知,自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以来,赵宋手握军政要务的便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倘若武将手中留有实权,陛下想要取胜,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祸起萧墙”四字钻进元昊耳中,只扰得他一时胸中烦闷,他不得不承认,若不是延州城内有人生出二心,他这一仗,不会赢得这么轻松,或许是被人看穿了,他此刻只觉耳根发烫,颇不自在。
      快步赶上颜卿后,元昊张口就提签订盟书,哪知颜卿却悠悠回了一句:“不急。”元昊颇有几分尴尬地笑了笑,招手唤来内侍官,低头在那人耳旁说了些什么,内侍官领旨而去,片刻之后,又见其手捧瑶盘而来。
      “孤王日前忙于军务,多有怠慢,今略备薄礼,望请笑纳。”元昊说着,抬手将瑶盘上的丝绢揭开,示意内侍官将瑶盘捧到颜卿跟前。颜卿瞥眼一看,这盘中乃是一块凹凸不平的晶状物体,在阳光下呈现玻璃光泽,她瞳孔微微收缩,略略思索片刻后抬眼看向元昊,“这青盐可是稀罕物,陛下何须如此多礼?”
      颜卿没认错,瑶盘中所置之物,正是青盐,这青盐产于西夏境内的盐州和灵州一带,其质量比起中原解盐要好得多,当下各国,对于产量稀少的盐铁都是中央专制,以至食盐价格居高不下,这青盐既是盐中极品,自然也就价值不菲。只不过,元昊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原食盐品质比不上西夏,不见得大理国境内也不比上。
      话虽然说的客气,可颜卿丝毫没有掩饰眸中的不屑,见颜卿对自己拿来的青盐不以为意,元昊不免有些懊恼,正欲发作,便听站在身后的宋子渊言道:“陛下,请恕臣无状,实不相瞒,我大理境内留有汉时开凿的黑白两大盐井,产的都是当年进献长安的贡盐。”
      “原来如此,倒是孤王孤陋寡闻了。”听了宋子渊的话,元昊面子上着实有些挂不住了,他摆摆手撤去了瑶盘,复看向颜卿背影,只觉得有一团气堵在胸口,却又无处发泄,他费尽心力创办起来的一切,似乎都入不了这位少主的眼,怎么?难道他们大理国比起赵宋还要富庶?军队比起辽国铁骑还要强壮?那她此来……
      许久不见元昊说话,颜卿唇间略过一丝笑意,这才叫偷鸡不成蚀把米。顾忌元昊的帝王颜面,颜卿也没再冷着脸,随即对着元昊展颜,“哪里哪里,是我国小民弱,鲜有人知也不足为奇。”
      话音刚落,元昊却是罕见的耻笑出声,他缓缓叹了口气,踱步至颜卿面前,“孤王虽不学无术,却也听说过唐将南征,盛唐军队尚且在贵国全军覆没,足见贵国兵力之强盛,贵使又何须如此谦卑?”
      一路行来,元昊从一开始的洋洋自得到其后的欲言又止,再到如今的披怀虚己,已经一步步放低姿态,颜卿见时机成熟,随即笑着应道:“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陛下以为然否?”
    插入书签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3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巧言卸屏障 约为兄弟邦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264299/16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请您先登入后再发言!登入 | 注册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