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风雨雨的文章《红楼 邢氏之子》涉嫌“文章大面积雷同”
事件 涉嫌抄袭文章《红楼 邢氏之子》的抄袭部分最早发表于2012-10-15
被涉嫌抄袭文章《百 度贴 吧》的抄袭部分最早发表于2008-7-25
关于抄袭的分析如下:
抄袭文章地45章:
第一个优点,就是她知礼,当然这仅是未出阁以前。至於为什麼会有这转变,稍后再说。薛金二人初会,金桂给人的印象是「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的知性美人,连作者亦直言她「作女儿时腼腆温柔」、宝玉亦说过她「举止形容也不怪厉」,可见在外人面前,金桂算是一个知礼温文的女子。我们见到她的耍泼不是耍在外人面前,可见她是有分寸的耍蛮,是具有目的的。知礼的定义是什麼?甄家女仆来串门子,大赞宝玉,说甄宝玉不会许婆子们接近他。贾母怎么说的?说:任凭他本性如何,在外人面前礼数要尽,才许他私下放诞。由此可见这样的形式主义还是可行的。金桂知礼,所以她没刻意在外人面前作践香菱,事抖出来,大概亦不是她的本意。这大概算是她一点良心。

第二个优点,就是她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她苦待香菱,但终宁没把她灭了,没直接要了她的命,没剥夺她妾的名分、赶她出家门,而是「虽是香菱犹在,却亦如不在的一般,虽不能十分畅快,就不觉的碍眼了,且姑置不究」,把她赶得远远的,不许她在夫婿面前出现。在古代,主母有权杀卖妾侍,李纨和阿凤都把妾侍赶出家门,凤姐甚至做得更绝,把妾侍尤二姐逼死,这都是红楼梦中的例子,至于现实,连贵为皇后的李凤娘尚且毒杀妃嫔、赶她们出宫改嫁平民,更何况一般家庭。西门庆死后不久,元配吴月娘就把潘金莲托付给王婆卖。在「或杀、或打、或卖」的妻妾争宠下,金桂苦待香菱,疏使诬陷薛蟠讨厌责怪香菱,却始终没把她治死。只要香菱不出现在夫婿二人面前,就不欺负她了,这算是金桂的善性、金桂的优点。至於判词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原意应该是指金桂嫁进薛家后香菱失宠,最后夭亡,而不是指金桂把她活生生折磨死—可别忘记香菱「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说明这香菱是自己身体不好死的,和金桂童鞋关系不是很大。

最后一个优点,就是她的爱情观。她为什麼要作践香菱、宝蟾?因为她不想有妾侍,她想要一夫一妻制的爱情,这种对专一的爱的追求,和宝黛、琏凤是一脉相承的。在那妻妾行之已久的社会,她追求这种先锋式的进取爱情观。只是不得不承认她手段和凤姐相类,未免太毒辣。只是较之于凤姐,她行得光明磊落,不似凤姐一样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连贾琏都差些上了她的局,「不怕真小人,唯恐伪君子」,又有「明枪易挡,暗箭难防」之语,论坦荡尤胜凤姐,论手段高明与否,则输了阿凤一条街。书中拿阿凤的谋略和金桂的「心中的邱壑经纬」,证明金桂亦不是泛泛之辈,至少在追求专一的爱情上,两者都是一样的。确实金桂及不上宝黛之文雅,她是蛮横的守著一夫一妻制,这亦可谅解,因为其夫不是宝玉,心中只认定一个女人,金桂亦别指望其夫婚后会收歛花心性情—特别是入门后不久发生的「宝蟾事件」,更令她寒了心。

至少为什么夏金桂会出现这种容不得人的性情?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句名言:「环境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夏金桂的风雷之性和悲剧结局,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做成的。

首先,家长的溺爱做成她任性的性格。寡母对弱女,自然疼惜非常,处处迁就,做成她为我独尊的任性品格。这书明点了,就不多费唇舌了。三字经有句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习性,多受父母影响,无怪乎现代幼儿心理学家强调父母自身的性格要好,行为要恰当,才可以竖立孩子跟从的榜样。

其次,婚姻的悲剧亦是造成她半生不幸的原因。红楼梦是一大悲剧,由大小不同的小悲剧构成。这些悲剧的主人翁就是水做的女儿。夏金桂身为少妇、熙凤之后,亦不会例外。她的婚姻是一悲剧。士农工商,在古代人眼中,嫁给商人总是比较差的结局,白居易笔下「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独守空房,唐诗亦有「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之叹,嫁给西门大官人的几位女人大多没好下场,离不开早死、被杀、守寡、被抛弃等下场。「商人重利轻别离」,也许对寡母夏夫人来说,薛蟠是好女婿,但对金桂而言则未必。事实上亦证明,薛蟠不过是喜新厌旧的好色之徒,他责打香菱,虽是受金桂唆使,却是为宝蟾出气。一次如是、两次如是。这位新婚不久就失宠的少妇,其实亦真可怜。这环境加上其性格,使她耍泼、吃醋、搬弄是非、苦待香菱、打骂宝蟾,这是她想到维持婚姻和家庭地位的方法,无独有偶,凤姐亦行同此理。可怜她们吧!毕竟女四书、列女传没教她们怎样合礼合情地控制丈夫的风流病,逼使她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解决这问题。在这状况下的女人对婚姻存有不安全感,转而寄情其他事物。凤姐的安全感建基於平儿的忠心、权位和金钱,这也许能部分解释到为什麼凤姐这样贪财好利,以聚歛金钱为乐。金桂呢?则是建基於生活的态度、家中威势的施展,书中有段能表达这情况:「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麼不乐!」在日本的源氏物语,婚姻失意的葵姬,对花心的丈夫非常的充满冷淡和不屑,大概这都算是葵姬的安全感的代替品吧。婚姻的悲剧,令金桂性情中的恶日益严重,把她的性情扭曲了。

令金桂的恶爆发出来的,是妻妾制。一个茶壶二支匙,两不相容定有磨擦,自从皇帝立下后妃制,妻妾争宠一直在历史上上演。古时妻当然比妾地位高,有生杀卖之大权,只是作妾的亦不是省油的灯。聊斋志异曾记上一个故事,朱氏因为丈夫纳了一个妾侍令自己失宠,甚至因而弄到夫妻反目,幸得恒娘指教,最终拿回丈夫的心。虽然是喜剧结局,但情节却多少映出妾的威胁性。纵观历史,媚娘陷害并杀死王皇后,赵飞燕逼皇帝废了许皇后,民间亦有妾活活气死元配的故事记录。金桂「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我们读者当然知道香菱的美、香菱的好,知道香菱不会害人,但金桂不知道香菱底细,会不会是笑里藏刀之辈?特别是问香菱家乡父母,她皆答不知,更令金桂成疑,性格又使她先下手为强。金桂苦待香菱,其实是对真妾制的不安。

被抄袭的百度贴 吧内容:读过红楼梦的人,尽管各有所爱,但在对金桂的态度上却是一致的厌恶。上至专家下至平民,都认为夏金桂是书中描写得最丑陋、最毫无可取之处的泼妇。起先我亦抱著这想法,只是心中始终想著雪芹的「水做女儿论」,我相信书中没一位少妇少女是用浊臭逼人的泥做的,夏金桂无疑亦有其可怜可爱之处。

我若说夏金桂都有优点,诸君可能会骂我胡说八道。且冷静下来细细思会,她真的毫无好处吗?

第一个优点,就是她知礼,当然这仅是未出阁以前。至於为什麼会有这转变,稍后再说。薛金二人初会,金桂给人的印象是「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的知性美人,连作者亦直言她「作女儿时腼腆温柔」、宝玉亦说过她「举止形容也不怪厉」,可见在外人面前,金桂算是一个知礼温文的女子。我们见到她的耍泼不是耍在外人面前,可见她是有分寸的耍蛮,是具有目的的。知礼的定义是什麼?甄家女仆来串门子,大赞宝玉,说甄宝玉不会许婆子们接近他。贾母说,任凭他本性如何,在外人面前礼数要尽,才许他私下放诞。金桂知礼,所以她没刻意在外人面前作践香菱,事抖出来,大概亦不是她的本意。这大概算是她一点良心。

第二个优点,就是她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她苦待香菱,但终宁没把她灭了,没直接要了她的命,没剥夺她妾的名分、赶她出家门,而是「虽是香菱犹在,却亦如不在的一般,虽不能十分畅快,就不觉的碍眼了,且姑置不究」,把她赶得远远的,不许她在夫婿面前出现。在古代,主母有权杀卖妾侍,李纨和阿凤都把妾侍赶出家门,凤姐甚至做得更绝,把妾侍尤二姐逼死,这都是红楼梦中的例子,至於现实,连贵为皇后的李凤娘尚且毒杀妃嫔、赶她们出宫改嫁平民,更何况一般家庭。西门庆死后不久,元配吴月娘就把潘金莲托付给王婆卖。在「或杀、或打、或卖」的妻妾争宠下,金桂苦待香菱,疏使诬陷薛蟠讨厌责怪香菱,却始终没把她治死。只要香菱不出现在夫婿二人面前,就不欺负她了,这算是金桂的善性、金桂的优点。至於判词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原意应该是指金桂嫁进薛家后香菱失宠,最后夭亡,而不是指金桂把她活生生折磨死 — 可别忘记香菱「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最后一个优点,就是她的爱情观。她为什麼要作践香菱、宝蟾?因为她不想有妾侍,她想要一夫一妻制的爱情,这种对专一的爱的追求,和宝黛、璭凤是一脉相承的。在那妻妾行之已久的社会,她追求这种先锋式的进取爱情观。只是不得不承认她手段和凤姐相类,未免太毒辣。只是较之於凤姐,她行得光明磊落,不似凤姐一样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连贾琏都差些上了她的局,「不怕真小人,唯恐伪君子」,又有「明枪易挡,暗箭难防」之语,论坦荡尤胜凤姐,论手段高明与否,则输了阿凤一条街。书中拿阿凤的谋略和金桂的「心中的邱壑经纬」,证明金桂亦不是泛泛之辈,至少在追求专一的爱情上,两者都是一样的。确实金桂及不上宝黛之文雅,她是蛮横的守著一夫一妻制,这亦可谅解,因为其夫不是宝玉,心中只认定一个女人,金桂亦别指望其夫婚后会收歛花心性情 — 特别是入门后不久发生的「宝蟾事件」,更令她寒了心。


至少为什麼夏金桂会出现这种容不得人的性情?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句名言:「环境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夏金桂的风雷之性和悲剧结局,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做成的。

首先,家长的溺爱做成她任性的性格。寡母对弱女,自然疼惜非常,处处迁就,做成她为我独尊的任性品格。这书明点了,我就不多费唇舌了。三字经有句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习性,多受父母影响,无怪乎现代幼儿心理学家强调父母自身的性格要好,行为要恰当,才可以竖立孩子跟从的榜样。


回复
1楼2008-07-25 23:17举报 |

我也说一句



晴雯的向日葵

其次,婚姻的悲剧亦是造成她半生不幸的原因。红楼梦是一大悲剧,由大小不同的小悲剧构成。这些悲剧的主人翁就是水做的女儿。夏金桂身为少妇、熙凤之后,亦不会例外。她的婚姻是一悲剧。士农工商,在古代人眼中,嫁给商人总是比较差的结局,白居易笔下「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独守空房,唐诗亦有「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之叹,嫁给西门大官人的几位女人大多没好下场,离不开早死、被杀、守寡、被抛弃等下场。「商人重利轻别离」,也许对寡母夏夫人来说,薛蟠是好女婿,但对金桂而言则未必。事实上亦证明,薛蟠不过是喜新厌旧的好色之徒,他责打香菱,虽是受金桂唆使,却是为宝蟾出气。一次如是、两次如是。这位新婚不久就失宠的少妇,其实亦真可怜。这环境加上其性格,使她耍泼、吃醋、搬弄是非、苦待香菱、打骂宝蟾,这是她想到维持婚姻和家庭地位的方法,无独有偶,凤姐亦行同此理。可怜她们吧!毕竟女四书、列女传没教她们怎样合礼合情地控制丈夫的风流病,逼使她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解决这问题。在这状况下的女人对婚姻存有不安全感,转而寄情其他事物。凤姐的安全感建基於平儿的忠心、权位和金钱,这也许能部分解释到为什麼凤姐这样贪财好利,以聚歛金钱为乐。金桂呢?则是建基於生活的态度、家中威势的施展,书中有段能表达这情况:「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麼不乐!」在日本的源氏物语,婚姻失意的葵姬,对花心的丈夫非常的充满冷淡和不屑,大概这都算是葵姬的安全感的代替品吧。婚姻的悲剧,令金桂性情中的恶日益严重,把她的性情扭曲了。

令金桂的恶爆发出来的,是妻妾制。一个茶壶二支匙,两不相容定有磨擦,自从皇帝立下后妃制,妻妾争宠一直在历史上上演。古时妻当然比妾地位高,有生杀卖之大权,只是作妾的亦不是省油的灯。聊斋志异曾记上一个故事,朱氏因为丈夫纳了一个妾侍令自己失宠,甚至因而弄到夫妻反目,幸得恒娘指教,最终拿回丈夫的心。虽然是喜剧结局,但情节却多少映出妾的威胁性。纵观历史,媚娘陷害并杀死王皇后,赵飞燕逼皇帝废了许皇后,民间亦有妾活活气死元配的故事记录。金桂「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我们读者当然知道香菱的美、香菱的好,知道香菱不会害人,但金桂不知道香菱底细,会不会是笑里藏刀之辈?特别是问香菱家乡父母,她皆答不知,更令金桂成疑,性格又使她先下手为强。金桂苦待香菱,其实是对真妾制的不安。

雪芹不愧是出色的写作大师,他抱萻萨之心,持刀斧之笔,写下了一干被环境逼迫的女人,如可卿,如凤姐,如金桂。历来前二者均为人欣赏,后者却遭唾手可得终生。她们都是同类型的女人,到了现在,我们是否应该给予金桂正确的评价?

回复 收起回复 2楼2008-07-25 23:17举报 |

我也说一句



暗香盈袖611
别人的不正确,阁下的也未必正确.前两点说来太牵强,第三点我到是同意的,虽然不喜欢她,但是觉得,如果她嫁的若不是薛蟠,可能结局会不同,也许如你所说,可能是个如水的女儿吧


该作者被读者指责凑字数骗点数不是第一次,这一章更是变本加厉,完全复制摘抄网上别人的观点,足足三千多字 !!按照晋江的制度,这应该是已经构成了抄袭,毕竟抄袭的标准是1000字完全一样,就是抄袭。这根本不是什么资料的引用,完全是网络上别人的观点,她拿来放在自己的文章里,还要读者花钱去买!对于这种抄袭、骗钱的行为,希望晋江不要姑息!
投诉时间: 2012-11-18 00:00:00
处理操作 接收人: 管理员 接收时间: 2012-11-19
处理人: 编辑婉庄 处理时间: 2012-11-19
处理结果: 构成严重违规,锁文要求清理,黄牌一个月,红牌半年,永久禁止上榜
判断分析:
关于作者饭卡的作品《[红楼]邢氏之子》涉嫌抄袭的抄袭判断如下:

现将涉嫌抄袭作品《[红楼]邢氏之子》与被涉嫌抄袭作品《百度贴吧》进行对比:

对比:
《[红楼]邢氏之子》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647034&chapterid=15
45
第一个优点,就是她知礼,当然这仅是未出阁以前。至於为什麼会有这转变,稍后再说。薛金二人初会,金桂给人的印象是「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的知性美人,连作者亦直言她「作女儿时腼腆温柔」、宝玉亦说过她「举止形容也不怪厉」,可见在外人面前,金桂算是一个知礼温文的女子。我们见到她的耍泼不是耍在外人面前,可见她是有分寸的耍蛮,是具有目的的。知礼的定义是什麼?甄家女仆来串门子,大赞宝玉,说甄宝玉不会许婆子们接近他。贾母怎么说的?说:任凭他本性如何,在外人面前礼数要尽,才许他私下放诞。由此可见这样的形式主义还是可行的。金桂知礼,所以她没刻意在外人面前作践香菱,事抖出来,大概亦不是她的本意。这大概算是她一点良心。

第二个优点,就是她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她苦待香菱,但终宁没把她灭了,没直接要了她的命,没剥夺她妾的名分、赶她出家门,而是「虽是香菱犹在,却亦如不在的一般,虽不能十分畅快,就不觉的碍眼了,且姑置不究」,把她赶得远远的,不许她在夫婿面前出现。在古代,主母有权杀卖妾侍,李纨和阿凤都把妾侍赶出家门,凤姐甚至做得更绝,把妾侍尤二姐逼死,这都是红楼梦中的例子,至于现实,连贵为皇后的李凤娘尚且毒杀妃嫔、赶她们出宫改嫁平民,更何况一般家庭。西门庆死后不久,元配吴月娘就把潘金莲托付给王婆卖。在「或杀、或打、或卖」的妻妾争宠下,金桂苦待香菱,疏使诬陷薛蟠讨厌责怪香菱,却始终没把她治死。只要香菱不出现在夫婿二人面前,就不欺负她了,这算是金桂的善性、金桂的优点。至於判词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原意应该是指金桂嫁进薛家后香菱失宠,最后夭亡,而不是指金桂把她活生生折磨死—可别忘记香菱「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说明这香菱是自己身体不好死的,和金桂童鞋关系不是很大。

最后一个优点,就是她的爱情观。她为什麼要作践香菱、宝蟾?因为她不想有妾侍,她想要一夫一妻制的爱情,这种对专一的爱的追求,和宝黛、琏凤是一脉相承的。在那妻妾行之已久的社会,她追求这种先锋式的进取爱情观。只是不得不承认她手段和凤姐相类,未免太毒辣。只是较之于凤姐,她行得光明磊落,不似凤姐一样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连贾琏都差些上了她的局,「不怕真小人,唯恐伪君子」,又有「明枪易挡,暗箭难防」之语,论坦荡尤胜凤姐,论手段高明与否,则输了阿凤一条街。书中拿阿凤的谋略和金桂的「心中的邱壑经纬」,证明金桂亦不是泛泛之辈,至少在追求专一的爱情上,两者都是一样的。确实金桂及不上宝黛之文雅,她是蛮横的守著一夫一妻制,这亦可谅解,因为其夫不是宝玉,心中只认定一个女人,金桂亦别指望其夫婚后会收歛花心性情—特别是入门后不久发生的「宝蟾事件」,更令她寒了心。

至少为什么夏金桂会出现这种容不得人的性情?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句名言:「环境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夏金桂的风雷之性和悲剧结局,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做成的。

首先,家长的溺爱做成她任性的性格。寡母对弱女,自然疼惜非常,处处迁就,做成她为我独尊的任性品格。这书明点了,就不多费唇舌了。三字经有句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习性,多受父母影响,无怪乎现代幼儿心理学家强调父母自身的性格要好,行为要恰当,才可以竖立孩子跟从的榜样。

其次,婚姻的悲剧亦是造成她半生不幸的原因。红楼梦是一大悲剧,由大小不同的小悲剧构成。这些悲剧的主人翁就是水做的女儿。夏金桂身为少妇、熙凤之后,亦不会例外。她的婚姻是一悲剧。士农工商,在古代人眼中,嫁给商人总是比较差的结局,白居易笔下「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独守空房,唐诗亦有「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之叹,嫁给西门大官人的几位女人大多没好下场,离不开早死、被杀、守寡、被抛弃等下场。「商人重利轻别离」,也许对寡母夏夫人来说,薛蟠是好女婿,但对金桂而言则未必。事实上亦证明,薛蟠不过是喜新厌旧的好色之徒,他责打香菱,虽是受金桂唆使,却是为宝蟾出气。一次如是、两次如是。这位新婚不久就失宠的少妇,其实亦真可怜。这环境加上其性格,使她耍泼、吃醋、搬弄是非、苦待香菱、打骂宝蟾,这是她想到维持婚姻和家庭地位的方法,无独有偶,凤姐亦行同此理。可怜她们吧!毕竟女四书、列女传没教她们怎样合礼合情地控制丈夫的风流病,逼使她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解决这问题。在这状况下的女人对婚姻存有不安全感,转而寄情其他事物。凤姐的安全感建基於平儿的忠心、权位和金钱,这也许能部分解释到为什麼凤姐这样贪财好利,以聚歛金钱为乐。金桂呢?则是建基於生活的态度、家中威势的施展,书中有段能表达这情况:「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麼不乐!」在日本的源氏物语,婚姻失意的葵姬,对花心的丈夫非常的充满冷淡和不屑,大概这都算是葵姬的安全感的代替品吧。婚姻的悲剧,令金桂性情中的恶日益严重,把她的性情扭曲了。

令金桂的恶爆发出来的,是妻妾制。一个茶壶二支匙,两不相容定有磨擦,自从皇帝立下后妃制,妻妾争宠一直在历史上上演。古时妻当然比妾地位高,有生杀卖之大权,只是作妾的亦不是省油的灯。聊斋志异曾记上一个故事,朱氏因为丈夫纳了一个妾侍令自己失宠,甚至因而弄到夫妻反目,幸得恒娘指教,最终拿回丈夫的心。虽然是喜剧结局,但情节却多少映出妾的威胁性。纵观历史,媚娘陷害并杀死王皇后,赵飞燕逼皇帝废了许皇后,民间亦有妾活活气死元配的故事记录。金桂「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我们读者当然知道香菱的美、香菱的好,知道香菱不会害人,但金桂不知道香菱底细,会不会是笑里藏刀之辈?特别是问香菱家乡父母,她皆答不知,更令金桂成疑,性格又使她先下手为强。金桂苦待香菱,其实是对真妾制的不安。


百度贴吧
夏金桂 - 被误解的悲剧
http://tieba.baidu.com/f?kz=448838456
读过红楼梦的人,尽管各有所爱,但在对金桂的态度上却是一致的厌恶。上至专家下至平民,都认为夏金桂是书中描写得最丑陋、最毫无可取之处的泼妇。起先我亦抱著这想法,只是心中始终想著雪芹的「水做女儿论」,我相信书中没一位少妇少女是用浊臭逼人的泥做的,夏金桂无疑亦有其可怜可爱之处。

我若说夏金桂都有优点,诸君可能会骂我胡说八道。且冷静下来细细思会,她真的毫无好处吗?

第一个优点,就是她知礼,当然这仅是未出阁以前。至於为什麼会有这转变,稍后再说。薛金二人初会,金桂给人的印象是「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的知性美人,连作者亦直言她「作女儿时腼腆温柔」、宝玉亦说过她「举止形容也不怪厉」,可见在外人面前,金桂算是一个知礼温文的女子。我们见到她的耍泼不是耍在外人面前,可见她是有分寸的耍蛮,是具有目的的。知礼的定义是什麼?甄家女仆来串门子,大赞宝玉,说甄宝玉不会许婆子们接近他。贾母说,任凭他本性如何,在外人面前礼数要尽,才许他私下放诞。金桂知礼,所以她没刻意在外人面前作践香菱,事抖出来,大概亦不是她的本意。这大概算是她一点良心。

第二个优点,就是她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她苦待香菱,但终宁没把她灭了,没直接要了她的命,没剥夺她妾的名分、赶她出家门,而是「虽是香菱犹在,却亦如不在的一般,虽不能十分畅快,就不觉的碍眼了,且姑置不究」,把她赶得远远的,不许她在夫婿面前出现。在古代,主母有权杀卖妾侍,李纨和阿凤都把妾侍赶出家门,凤姐甚至做得更绝,把妾侍尤二姐逼死,这都是红楼梦中的例子,至於现实,连贵为皇后的李凤娘尚且毒杀妃嫔、赶她们出宫改嫁平民,更何况一般家庭。西门庆死后不久,元配吴月娘就把潘金莲托付给王婆卖。在「或杀、或打、或卖」的妻妾争宠下,金桂苦待香菱,疏使诬陷薛蟠讨厌责怪香菱,却始终没把她治死。只要香菱不出现在夫婿二人面前,就不欺负她了,这算是金桂的善性、金桂的优点。至於判词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原意应该是指金桂嫁进薛家后香菱失宠,最后夭亡,而不是指金桂把她活生生折磨死 — 可别忘记香菱「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最后一个优点,就是她的爱情观。她为什麼要作践香菱、宝蟾?因为她不想有妾侍,她想要一夫一妻制的爱情,这种对专一的爱的追求,和宝黛、璭凤是一脉相承的。在那妻妾行之已久的社会,她追求这种先锋式的进取爱情观。只是不得不承认她手段和凤姐相类,未免太毒辣。只是较之於凤姐,她行得光明磊落,不似凤姐一样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连贾琏都差些上了她的局,「不怕真小人,唯恐伪君子」,又有「明枪易挡,暗箭难防」之语,论坦荡尤胜凤姐,论手段高明与否,则输了阿凤一条街。书中拿阿凤的谋略和金桂的「心中的邱壑经纬」,证明金桂亦不是泛泛之辈,至少在追求专一的爱情上,两者都是一样的。确实金桂及不上宝黛之文雅,她是蛮横的守著一夫一妻制,这亦可谅解,因为其夫不是宝玉,心中只认定一个女人,金桂亦别指望其夫婚后会收歛花心性情 — 特别是入门后不久发生的「宝蟾事件」,更令她寒了心。


至少为什麼夏金桂会出现这种容不得人的性情?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句名言:「环境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夏金桂的风雷之性和悲剧结局,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做成的。

首先,家长的溺爱做成她任性的性格。寡母对弱女,自然疼惜非常,处处迁就,做成她为我独尊的任性品格。这书明点了,我就不多费唇舌了。三字经有句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习性,多受父母影响,无怪乎现代幼儿心理学家强调父母自身的性格要好,行为要恰当,才可以竖立孩子跟从的榜样。


回复
1楼2008-07-25 23:17举报 |

我也说一句



晴雯的向日葵

其次,婚姻的悲剧亦是造成她半生不幸的原因。红楼梦是一大悲剧,由大小不同的小悲剧构成。这些悲剧的主人翁就是水做的女儿。夏金桂身为少妇、熙凤之后,亦不会例外。她的婚姻是一悲剧。士农工商,在古代人眼中,嫁给商人总是比较差的结局,白居易笔下「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独守空房,唐诗亦有「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之叹,嫁给西门大官人的几位女人大多没好下场,离不开早死、被杀、守寡、被抛弃等下场。「商人重利轻别离」,也许对寡母夏夫人来说,薛蟠是好女婿,但对金桂而言则未必。事实上亦证明,薛蟠不过是喜新厌旧的好色之徒,他责打香菱,虽是受金桂唆使,却是为宝蟾出气。一次如是、两次如是。这位新婚不久就失宠的少妇,其实亦真可怜。这环境加上其性格,使她耍泼、吃醋、搬弄是非、苦待香菱、打骂宝蟾,这是她想到维持婚姻和家庭地位的方法,无独有偶,凤姐亦行同此理。可怜她们吧!毕竟女四书、列女传没教她们怎样合礼合情地控制丈夫的风流病,逼使她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解决这问题。在这状况下的女人对婚姻存有不安全感,转而寄情其他事物。凤姐的安全感建基於平儿的忠心、权位和金钱,这也许能部分解释到为什麼凤姐这样贪财好利,以聚歛金钱为乐。金桂呢?则是建基於生活的态度、家中威势的施展,书中有段能表达这情况:「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麼不乐!」在日本的源氏物语,婚姻失意的葵姬,对花心的丈夫非常的充满冷淡和不屑,大概这都算是葵姬的安全感的代替品吧。婚姻的悲剧,令金桂性情中的恶日益严重,把她的性情扭曲了。

令金桂的恶爆发出来的,是妻妾制。一个茶壶二支匙,两不相容定有磨擦,自从皇帝立下后妃制,妻妾争宠一直在历史上上演。古时妻当然比妾地位高,有生杀卖之大权,只是作妾的亦不是省油的灯。聊斋志异曾记上一个故事,朱氏因为丈夫纳了一个妾侍令自己失宠,甚至因而弄到夫妻反目,幸得恒娘指教,最终拿回丈夫的心。虽然是喜剧结局,但情节却多少映出妾的威胁性。纵观历史,媚娘陷害并杀死王皇后,赵飞燕逼皇帝废了许皇后,民间亦有妾活活气死元配的故事记录。金桂「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我们读者当然知道香菱的美、香菱的好,知道香菱不会害人,但金桂不知道香菱底细,会不会是笑里藏刀之辈?特别是问香菱家乡父母,她皆答不知,更令金桂成疑,性格又使她先下手为强。金桂苦待香菱,其实是对真妾制的不安。

雪芹不愧是出色的写作大师,他抱萻萨之心,持刀斧之笔,写下了一干被环境逼迫的女人,如可卿,如凤姐,如金桂。历来前二者均为人欣赏,后者却遭唾手可得终生。她们都是同类型的女人,到了现在,我们是否应该给予金桂正确的评价?

回复 收起回复 2楼2008-07-25 23:17举报 |

我也说一句



暗香盈袖611
别人的不正确,阁下的也未必正确.前两点说来太牵强,第三点我到是同意的,虽然不喜欢她,但是觉得,如果她嫁的若不是薛蟠,可能结局会不同,也许如你所说,可能是个如水的女儿吧


分析对比:涉嫌抄袭文章与被涉嫌抄袭文章,在具体描述语言上雷同。


对比结果:涉嫌抄袭文章与被涉嫌抄袭文章的对比中,在具体描述语言上雷总字数超过1000字。
综上所述:按晋江抄袭判定标准“6_涉嫌抄袭文章与被涉嫌抄袭文章,在具体描述语言上雷同的,并且不是晋江《原创网抄袭处理制度》所列的例外情况的,雷同总字数超过1000字的,判定为抄袭。”判定作品《[红楼]邢氏之子》抄袭。
按晋江抄袭处罚规定“3_构成抄袭的,发黄牌(该文积分减少30%)并锁文(无法上任何榜单)。可清理的,挂红牌(该作者专栏所有文章积分减少30%,无论新发旧发)至少半年,文章被列入“涉嫌抄袭事件录”黑名单,在清理干净之前不得解锁。不可清理的,删除文章,删除作者id。”
给予作品《[红楼]邢氏之子》发黄牌(该文积分减少30%)并锁文(无法上任何榜单),挂红牌(该作者专栏所有文章积分减少30%,无论新发旧发)至少半年,文章被列入“涉嫌抄袭事件录”黑名单,在清理干净之前不得解锁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