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作者:木金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心灵的守望


      心灵的守望
      前不久一位朋友向我推荐刚刚逝去的美国作家塞林格所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刚刚听到这个书名时,心里就钩起了十分好奇心。听朋友讲塞林格是一位很怪的作家,他的儿女未经过允许出版了塞林格的作品,父亲居然起诉了他的儿女,这更给我的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一个作家写的作品居然不想公开给别人看,这难道是给自己的心灵写的?这里面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于是怀着一颗好奇心,走进书店,去探索心灵的这段秘密,去寻访塞林格这古怪的一生。
      拿到这本书时,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一个十几岁天真烂漫的孩子,背着个书包坐在悬崖边上,但他却一点儿也不恐惧,脸上满溢笑容地看着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耍的孩子。时值秋天,麦田里一片金黄,蒲公英偶尔从他们脸庞飞过,微风轻拂着这些孩子们,偶尔吹散他们的头发,而但他们只顾玩耍,似乎忘了这世间的一切,孩子的天真烂漫在这群孩子身上近乎完美的体现。但是那位背着背着书包稍微大一点孩子,却显得那么安然,他只顾一心一意地看着孩子,脸上时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任凭风儿把他的头发吹乱。他只眯着眼,安然地看着这群玩耍的孩子们,在他的眼里,我看到一种满足,很幸福的满足。这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原因呢?他在守望什么,同时也在寻找着什么。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心灵完完全全的被这本小说的内容给激颤了一下,甚至有了一种难以言出的感动,来自心灵最真实的一次呐喊,
      小说主人公是一位被开除的中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实平庸的一切,他也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个大麦田,麦田里有一大群孩子在玩,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深渊。
      很难想到这么一位鲜为人知的作家,居然有着一颗这么单纯的心。我想,他也曾经守望过,守望他内心最单纯的一个世界,他想象这个世界中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功利,更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而是充满了孩子般的童心与爱心,仿佛世界就是这么大,而且又那么单纯。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
      今日的孩子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生活空虚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守望,守望这些孩子们的同时,也在守望自己最本真的那一颗心。
      由《麦田里的守望者》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看林人,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单纯。每天平平淡淡,与他们为伴的是那一只只单纯的动物和那一片片苍翠的森林,他们的心境是非常宁静的,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他们以大地为友,以动物为知己,他们活得很自然,他们的心灵自然而然也有着一种不可逾越的美。
      他们为这些“朋友”们守望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并没有苛求什么,只求内心的那一片宁静,他们活得很单纯,而这单纯之后,更是一颗本真的心,没有受到世俗之中功利的污染,他守望的不只是森林,而是自己的内心。
      “守望者”的名称还让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当中,守灯塔人日夜守候灯塔,瞭望潮汛,保护船只安全航行。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得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欢作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
      我想到了西藏的朝圣者,他们留给我的印象在我的记忆当中是永恒的,这种永恒远离尘世间的功名利禄,进而升华出一种信仰。
      记得《红河谷》中有这么一位朝圣者,一位衣衫褴褛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妇人行走在西藏的朝圣路上,那充满风霜的朝圣路在严寒缺氧的环境下静静地等待,它终于等来了一位慢须白发、步履维艰的老妇人,她虽然弓着背,但还是仰着头的,似乎在寻找什么,从她虔诚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一种光明,无限的光明。她手拿着手鼓虔诚地摇着,从未停止过。直到走过一段路后,她把手鼓放在地上,然后慢慢地跪下,额头贴着大地,她的白发被风刮得纷扬,像是西藏那圣洁的雪,她就是那样长跪着,她把眼睛闭上,似乎在想什么,直到有一段时间过去了她才缓缓地直起身子,慢慢地站起来,拿起地上的手鼓继续摇着,去走她未完成的朝圣路。
      她守望着她心中的朝圣路,那么单纯,那么简单,那么坚定。
      她守望着自己内心的那一种信仰,正如子女对父母的信仰、人民对国家的信仰、乃至人类对正义的信仰一样!
      正像周国平所说的那样:“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种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而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我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守望者自己的内心。所谓守望,就是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种距离,也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一个人一旦省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他才会真正的守望,来自心灵的守望,让那颗沉浸在功利的心啊!回归到自然吧!
      陶渊明是一个真正守望自己内心的一个人,他的精神充满了田园气息,没有了铜臭之味,他守望他心中的桃花源。他没有一丝矫情,完全出于自然率真的性情,现实生活中诗人充满了矛盾,他热爱自然地本性却没有改变过。他不断从自己现实感受中,挖掘田园生活中质朴的美,并把这种美凝聚为诗表达出自己的心境,他守望着他自己最朴实的一颗心。
      如果巴金不守望他心里面的那份良知就不会写出长达五卷如忏悔录般的《随想录》,他的心在忏悔,忏悔自己在“□□”时期选择了沉默,没有为朋友们说句公道话,那一页一页的字迹仿佛就像他的血迹,他把这些血迹汇成一连串真诚的思想,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在中国文学史上,将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又何止这些名人!就连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也不是守望者吗?他们守望着心中的一亩三分地,正如同守望自己心中惟一的财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求一生平平安安,来年有个好丰收,多么简单的守望!他们心中远没有现代生活的那种缤纷,但是有着一种很天然、很质朴的一种随遇而安的气质。
      我想做一个守望者,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孩子们,不会让那些孩子掉下空虚和物欲的深渊。
      2010-3-25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13218/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