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仕途一场梦

作者: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5 章


      第四章(上)

      有段歌词:“世上情多,真情难说,一时欢笑一时落寞,有缘无缘小心错过。”
      对拓跋义来说这段歌词可改为:“世上人多,真才难说,一时英雄一时落魄,有心无心只怕他躲。”

      拓跋义觉得奇怪,拓跋义觉得很奇怪,怎么他国强将如此之多,自个儿这里就这样稀缺呢?难道他魏国就他妈是块盐碱地吗?难道他魏国就培养不出个军事人才吗?难道他魏国就要等着北邻国柔然爬到头顶上吗?拓跋义很恼怒,后果很严重。

      这是拓跋义一个月后召开的一场军务集中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国家主席、□□拓跋义,军委副主席燕汾(燕将军),军委其他组成成员叱干黎、贺洁、阿薄干等,列席者:拓跋炎。魏军与柔然国之战展开一个月后,由于胜战少败战多,这次会议是一次军队内部的反省会议,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会议。在综合分析失败原因和检讨自身决策失误后,燕汾燕将军被授意继续主持本次的会议。

      会场内十分安静,燕将军极为激昂,中气十足:“同志们!战败并不可怕!”

      “战败非常可怕!”这是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众人虽不动声色怕驳了燕将军的面子,眼角却早循声而去,竟是旁听了一个月,没说过一个字的拓跋炎。燕汾自然也看见了,他跟自己说,别和皇帝的小孩一般见识。

      燕将军继续激励道:“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从那里跌倒,就要从别的地方站起来。”这声音及其冷静。

      燕汾当际气急,拓跋炎很有礼貌地站起,微微一笑,说道:“燕将军,您一定会同意我的意见,是吧?”明知道别人不同意,还这样问。这孩子,有潜力。

      如果你曾经有被异物噎住,那一定能体会燕汾的感受,那种感觉有时像吃撑了,咽口唾沫都嫌疼,有时很严重,连话都说不出,就像燕汾.

      拓跋义看了儿子一眼:“彦狸可是有什么高见?愿细闻。”

      拓跋炎转身向拓跋义行礼后,道:“儿臣并非精于兵法,只是心中有些想法,想告于父皇与各位将军。儿臣一日在清阳宫放纸鸢,没有注意脚下,在走至石桥旁时不慎被异物绊倒。正当儿臣要起身时,方侍讲惊唤儿臣不可乱动,儿臣本来要撑地的手方才停了下来,细看地下才发现,绊倒儿臣的竟是一个捕鼠机。倘若儿臣那时欣然撑地爬起,岂不是中了为鼠设的陷阱。方侍讲事后同儿臣说,既能使人跌倒,那此处定有不利,未看清前,不可大意爬起,需谨慎对之,与其从此处站起,不如移去他地再起身不晚,儿臣深得教诲。另有一次,儿臣同皇弟切磋文赋,屡屡失局,儿臣很是意冷,回宫后仍埋在书经中闷闷不乐。方侍讲得知后却大乐,他道,何须将自身短处去比他人长处,下回切磋武艺,殿下又可稳稳傲立。儿臣常闻国事,以为此次与柔然之战,和儿臣的两次小事,也有些微妙的联系。”

      “昨日,儿臣将心中所思告知侍讲,侍讲向儿臣留下一语,若想使魏军大胜,只需悟清‘失足与此处,起身与他处’的道理。儿臣不才,尚未悟出其中关键。”

      一番话后,场中气氛宁静且紧张。拓跋炎留下的最后两句话无疑是颗激光制导炸弹,造价低,但命中精度高。

      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场从检讨会演变成激烈讨论的头脑风暴,并改由拓跋炎主持,场内成员十分踊跃、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方位,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想法。

      拓跋义仔细聆听了各位将军们的提议,提醒记录人员详细记录下每一句话,以供事后将这些提议作更好的整理、分析。

      最后,拓跋义为本次会议作出总结语:明日继续在此地进行设想处理会议,散会。

      夜晚,屋外又下起了雪,从窗棱缝儿里有一下没一下吹来的风,轻轻拂动几案前的烛苗,让人觉得有些冷。拓跋义紧了紧披在身上锦袍,继续看着白天的讨论记录,他分析了一条又一条,再遗憾地排除了一条又一条。

      看完最后一简,拓跋义起身来到窗边,打开窗,外面是鹅毛大雪,举目茫茫,庭间那棵梅树孤独地挺立在雪中,尚能隐约看见些许桃红。他立了片刻,面色沉重地转回身,唤来门外内侍:“传侍讲方闻竺。”

      几年前看过这样一则笑话:
      儿子:“我听说,在中国的古代,男人把女人娶回家前,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
      父亲:“儿子。其实,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这样。”

      某以为这则笑话在拓跋义身上同样适用,就有一点点区别,在他把方闻竺聘到皇宫里后,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果说,一个月前,朱放的倾城一笑给了拓跋义莫大的震动,但那也只是震动,并不能变为拓跋义人生中的永恒记忆。这世上哪个外人能令你今生难忘?某枉自揣测是生命中第一次绽开的那朵小情花:初恋。虽然它存在幻想性、易碎性、短暂性等诸多缺陷,却不能否认的,它给当事人留下了永久的、不可磨灭的甜美记忆。可惜朱放不是拓跋义的那朵小情花,因此他不能免俗地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被拓跋义快速排除在记忆范围内。如果没有这次的会议,拓跋义可能很难再重新注意方闻竺这人。

      分析今天的大会,可以看出方闻竺是个狡猾分子,虽本人未露面,但是他的言论却以拓跋炎的嘴为载体,主宰着整个大会的进程。一个文官提出了武官未能提出的军事战略,一个刚到魏国不久的凉国人提出了魏国人未能提出的军事战略,这是不能不让拓跋义感到惊奇!看官问或许会说,上文并未提到朱放提出什么军事战略,他仅仅说了一句不明不白的话。但换个角度思考想,朱放既送出谜面心中自然已有答案。在拓跋义和将军们围着他抛出来的砖头细细琢磨时,朱放可是在他的小屋子里喝着茶嗑着瓜子。按他的话说,俺手里拽着王牌玉,俺怕啥?

      拓跋义再思考,很明显,这个方闻竺还在无形中征服了他那个独傲的长子拓跋炎。方闻竺收服了拓跋炎,才能让拓跋炎在重大会议上特意提起他,引起自己的注意。不难看出,拓跋炎欣赏这个新来的侍讲,并有心为他培养势力。拓跋义对拓跋炎栽培方闻竺的目的很感兴趣,对方闻竺征服拓跋炎的过程更感兴趣!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伟大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在提出遗忘曲线的同时还向世人展示了记忆规律曲线,指出勤于复习、加深理解,遗忘就慢的深刻道理。拓跋义经过反复复习、加深理解,想再遗忘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昨日,朱放还是拓跋义的短时记忆,今天,朱放就是拓跋义的长时记忆。

      趁朱放还在路上蘑菇,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魏国与柔然的历史渊源。古书有云“先世源由,出于大魏”,从中可以看出魏国与柔然出于同系,乃是同根生,也可能是拓跋鲜卑的一个分支部落,之后出于某种原因,他们发布了独立宣言。地理方位上看,柔然位于魏国北部。在拓跋义的爹逐鹿中原之时,无暇北顾,柔然可汗社仑趁此大肆扩张势力,攻破敕勒诸部落,尽据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水草丰茂的地区,日益壮大。之后又先后击破蒙古高原的各个匈奴余部,成为统一整个漠北的势力集团。从“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可看出当时柔然所统治的地域已成规模。柔然可汗社仑效仿魏国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军事体制,特别在军队建设上,柔然国的采取策略极具成效,很快建立了一支震撼漠北的强大军团。

      逐渐强盛的柔然开始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位于它南部的魏国成为柔然挺进中原的重大阻力,同样,它也是魏国进取中原的后顾之忧。有了矛盾就有冲突,双方多年来在边界上相互骚扰、战乱不断。在拓跋义他爹被弑期间,可汗丘豆伐社仑曾趁乱袭击魏国北境,大肆掠夺财物、人畜。拓跋义稳定局势后,采取大规模反击,才将柔然赶出边境。最近,柔然好了伤疤忘了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腊月北风萧萧,白绫般的霜雪静静躺在沉睡的大地上,天色灰蒙,百鸣已憩,正是宁静又沉寂的一夜。偶有几只在外寻食的小野鼠啃着人们不慎掉落的食物,发出极为细小的声音,突然它们竖起耳朵,像是被什么惊起,慌乱地窜至角落。它们用小豆子眼注视着一双渐行渐进的黑靴,不敢再发出声响。

      被深夜召进皇宫的若是个女人,这女人此刻一定十分庆幸能得到皇上的临幸,她的任务简单明确,就是用身体好好伺候皇上,对她来说最好的情况是一击命中怀个龙钟;被深夜召进皇宫的若是个男人,这男人此刻一定十分头痛能得到皇上的宠信,他的任务复杂难测,要用脑子好好伺候皇上,对他来说最坏的情况是一个失足人头落地。

      朱放毫不头痛,这不是说他就是个女人,更不是说他今夜打算用身体伺候拓跋义。他可以肯定拓跋义对他的裸体没有兴趣,哪怕他脱光了站在拓跋义面前,拓跋义也绝对硬不起来。拓跋义只对他的脑子感兴趣。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70655/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