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刘竞面前的话筒被旁边的人伸手拉走,这个动作将他的思绪拉回到新闻发布会现场上来。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针对国内主要城市疫情发展的数学建模。我们将人群分为四类: 健康者,潜伏期者,发病者,以及死亡者。模型综合考虑了各城市流入流出人口,流入人口带菌的比例,处于潜伏期者的日发病率,已发病者的死亡率,以及潜伏期者每日有效接触人数......”
陈宇清的对媒体简要介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如何通过建模的方式来评估疫情走向及可控性研究。数学建模在传染病流行病学里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三个世纪前,当时的数学家试图用微积分研究种牛痘对预防天花的效果。这种方法被应用于很多现代流行病的研究,比如艾滋病、禽流感、风骚一时的非典、以及曾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等等。这种建模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称为数理流行病学。
“......根据建模分析结果,并且与实际数据比对,目前除B市外,国内其他主要城市感染人数的上升趋势正在减缓,这说明当地卫生部门所采取的隔离措施正在发挥作用。B市的感染人数仍以较大幅度攀升,这和人口集中、以及是病毒首发地有关。目前B市的情况已经不能达到识别70%感染的最低限度,靠追踪隔离的方法很难控制病毒传播……”
陈宇清的措辞很谨慎,在媒体面前尽量避免使用“失控”这类字眼。介绍完控制中心的研究分析结果,他的发言告一段落,将话筒推回到刘竞面前。
会议主持做了简短的衔接,将时间留给了疾控司的负责人。刘竞十分清楚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将会引起媒体什么样的反应,他清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语调平缓。
“针对B市的VEF病毒传播现状,应急委员会决定对目前的疾控方案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手段仍然是隔离,但是目标人群将从疑似者与感染者转换到健康人群......”
话一出口,媒体一片哗然,立刻有人不顾会场秩序大声提问:“刘副司长请您解释一下,什么叫‘目标人群将转换到健康人群’?是要放弃疑似者和已经被感染的人让他们自生自灭了吗?”
会议主持人站起来维持秩序,刘竞冲他摆一摆手示意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你的后一个问题,答案是‘不’,我们不会放弃对任何一个感染者的救护。目前确实存在医护人员不足和医疗器械紧缺的问题,卫生部将和军队后勤系统合作共同应对这一难题。有疑问的记者可以等一会向后勤部的孙海大校提问。
新的隔离方案是在病毒爆发初期就制定的,于今年2月29日正式建档,被称为‘229计划’,是在现阶段的控制措施不能遏制病毒发展时启动的应急方案。两个小时前由应急委员会的全体成员投票表决,229计划正式启动,相关文件正在下达到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学校、和街道。两日后,也就是五月十日晚四点起,B市的所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将全部封闭,杜绝疑似或感染者流入流出的可能。除警察、医院、消防和邮局外,所有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学校、娱乐场所全部停工停课。基础设施运营单位,例如电力、通信、自来水污水厂、市政垃圾回收单位,需安排人员值班,以确保在隔离期间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各机关单位、科学研究所有自己的职工宿舍区的,整个宿舍区封闭,隔离期间所有人员仅限于在宿舍区内活动,不允许外出。由机关单位或研究所领导负责执行。
商业小区住户,以小区为单位实行隔离,大型社区会被划分为多个隔离点。由区政府总调度、所属街道负责执行。
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在校生一律在学校接受隔离,由校领导负责执行。
散户、或不具备隔离条件的居民楼,住户持地址证明文件到就近的集中隔离点接受隔离。这些集中隔离点主要是附近的中小学,具体的隔离地点和区域划分会在今日晚间新闻公布,市民也可以到街道查询。这些隔离点由政府委派人员负责执行、集中管理。
所有隔离点都将设有卫生站,明天开始所有在B市的人员,已确认感染并在医院就医的除外,必须到所属隔离点的卫生站进行体检和血液检测,进一步排查感染人群。
各隔离点内设有临时采购点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设有限购配额,具体执行方法将在今天的晚间新闻中发布,并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新闻节目中滚动播出。所有人不得离开隔离点,执行任务需要暂时脱离隔离的人员,必须由主管单位负责人签字。任务结束后需接受三周的单独隔离才能回到所属隔离点。
........”
记者们似乎被这一整套新的隔离方案震得懵了,整个会场里鸦雀无声,连闪光灯都很久没有亮一下了。
刘竞放下手里的文件,再次开口道:“我能理解各位现在的心情,就像几个小时前的表决会上每个应急委员会成员的心情一样。请相信我,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它的实施将伴随着巨大的财力物力损失。然而如果能以经济上的损失换取上千万人的生命安全,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如果......隔离区内出现病例呢?”有记者发问。
“我们会将患者和与之有过接触的疑似人群迅速转移到隔离区外的救治基地,如果在发现前病毒已经扩散......” 刘竞停顿了一下,继而道,“最坏的情况是,病毒在该隔离点内大范围传播,我们会尽量将确定健康的人转移,绝不会让病毒扩散到该隔离点以外的地方。”
又有人问:“记者也要接受隔离吗?新闻要怎么报?”
刘竞答道:“各地疫情、各隔离点的情况都会汇集到这栋楼里,这里的工作人员将会减到最低。楼里会有很多空办公室,各位想在这接受隔离的话,我不介意多些邻居。”
“什么时候能解除隔离?”
旁边的陈宇清拉过话筒,面对媒体道:“控制中心会根据汇总数据进行即时分析,当新发病例降到可控阈值内,229计划将会终止,同时解除隔离。”
......
原定一小时的发布会延长了近一倍的时间,会后刘竞又被记者们拖住回答问题,当他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有位意料之中的客人正在等他。
刘竞掂了掂暖壶里还有热水,泡了两杯茶摆在桌上。他站到窗边,看着楼下匆匆离开的媒体记者。
“刚才那个问题你其实不用替我回答。”刘竞开口,话是对着屋里的人说的,“这种时候不要把自己卷进来。”
陈宇清端着茶杯,无所谓地说:“怕你成为众矢之的,帮你分散一下火力嘛。再说我也抢不了你的风头,一小时后你还是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刘竞自嘲地笑了笑,坐回到椅子上。
陈宇清换了个话题,说:“我没想到今天军方派来的是后勤部门的发言人,不是要由军队负责各隔离点的警戒吗?”
“我倒觉得军方很明智。” 刘竞说,“现在全民上下一片恐慌,由后勤出面会比较温和,避免公众和国内外媒体对军方介入的过分解读。”
刘竞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按了按太阳穴,问:“疫苗开发现在到什么阶段了?张彤那边有新消息吗?”
陈宇清把茶杯放回桌上,说:“没太大进展,她两天没回家了。今天新的隔离方案启动,估计近期她就住在所里了。”张彤是陈宇清的太太,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研究员,从VEF病毒发现首个病例起她的团队就开始了病毒防治药物的研究和疫苗开发。
“真对不住,害你们夫妻在同一市里还要两地分居。”刘竞调侃道。
陈宇清一笑,对这没甚诚意的道歉不以为意,接着刚才疫苗的话题说道:“听说卫生部打算引进M国刚研发的一种疫苗……”
“引进疫苗?” 刘竞一怔,“什么时候的事?”
“你不知道?”陈宇清有些诧异,旋即一想又明白了,“看来这个烂摊子由你背黑锅,有人要想要扮演救世主了。”
刘竞哂道:“说话别这么刻薄,有的事儿心里清楚,不一定要说出来。”
陈宇清一摊手:“所以我搞研究,你搞政治。”
刘竞知道老友的脾气,还保留着知识分子的尖刻,不屑于政客所谓的圆滑和手段。他忽略对方的话,问道:“知道是哪家公司研制的疫苗吗?”
陈宇清说了M国一个大制药公司的名字,刘竞诧异地说:“不是有消息说他们的疫苗临床叫停了吗?说是不能确保对实验人身体无害。”
陈宇清说:“他们最近确实在M国拿到了批号,正在解决批量生产的问题。至于疫苗效果如何,现在还不清楚。国际上对这个疫苗还是很重视的,毕竟是第一个。”
刘竞靠在椅背上,思考片刻说道:“宇清,你比我更了解VEF病毒的特性,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它的自然宿体,它是通过基因改造人为制成的病毒。早期在我们还为病毒来源一筹莫展的时候,M国就首先报出了疫苗研究已有突破性进展。以VEF的高致死性、还有像流感病毒一样能够快速产生抗药性,M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推出疫苗,这说明他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和研究,要比其他国家提前很多年。然而从第一例病毒报出来到现在,刚过了三个月。还有就是在851航班上发现的那个病患,你知道他的行程起点是哪吗,Frederick。”
陈宇清马上就明白了刘竞话里的意思,接口道:“M国军事医学研究所的所在地,有人说那也是他们的基因武器研究中心。”
刘竞点头:“之前有传言VEF是M国多年前就开始研制的基因武器的一种,看来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就算这个推测属实,那又怎么样呢?”陈宇清说,“我们不是联合国,我们关心的是遏制病毒的方法。如果VEF真是M国研制的基因武器,他们本国也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想的乐观一点他们研制的疫苗也许效果更有保障。”
刘竞也一摊手,道:“搞政治的不相信乐观能解决问题,谁敢保证这个能对抗基因病毒的疫苗不会成为另一个基因武器?只要我在这个位子一天,在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以前,我是不会对任何疫苗投赞成票,包括你太太正在研究的。”
陈宇清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些,笑道:“这个话你自己跟她讲,看她以后还让不让你来家里吃饭。”
刘竞也笑着说:“我想她不会有意见,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给我额外加点料。”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