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穿越西游
  第一人称,仿《西游记》文风的小故事一则~

  此间午时,试玩游戏,抽奖得一道具:西游七日交流体验卷。领取之后,谁料瞬转外地,魂魄无体,身无旁物。

  望山远路长,踏沟深路浅。遮艳阳耀光,叹孤身迷惘。

  前行数百米,见一村落。寻一老者细问,得知此地名为火焰山。老者见我初来乍到,将我请入里坐,教小的们看茶。落座,只见同桌三人,一人头戴僧帽,丰姿标致,白面小生。另两人面容奇异,一肥头大耳粗鼻,一大眼胡须浓密。回忆《西游记》原本,心生一计,搭话道:“敢问公子,可是大唐圣僧?”

  那大眼胡须猛站起上前,遮挡白面小生,大喝道:“你是哪路妖怪?唤我师父何干?”霎时红砖壁下传来异动,原来是行者借扇回来:“师父,我把扇子带回来了!”八戒见了欢喜道:“师父,师兄来了!”

  我退后三步,福身作礼道:“四位莫怕,孤没有恶意。孤乃西方神祇座下天使梅丹佐,世人传言大唐开明繁盛,此番前来游历。先前路过女儿国时听闻圣僧名号,心生钦佩,故前来与圣僧讨学。”

  我对四人再行一礼:“孤是不是妖怪,想来大圣火眼金睛一眼便可分辨。”

  八戒将行者拉到一边,低语:“哥啊,你听过这个什么左的名号吗?”行者把芭蕉扇靠在旁边道:“西方教派多,神也多。此女身上没有妖气,火眼金睛未曾看出原型。看她衣物样式,露手露腿,倒像是西方之人。且让她跟着,你和沙师弟切记不能离开师父。”八戒道:“嘿,哥你且放心。”

  一夜过后,清晨拜谢老者,一行五人,一路西来。约行有四十里远近,渐渐酷热难耐。白马四蹄直跺,土地灼热,难以行进。行者道:“待老孙煽风熄火,风雨过后,再过山去。”我知此扇有假,出言阻拦道:“大圣,此法不妥。此扇,真假难辨。”

  行者举扇道:“性命之危,罗刹女焉用假扇骗我。此山之火,待我搧灭,直通西路。”我道:“大圣过远些搧,以防万一。”

  行者径至火边,欲搧之时,思索。随后身形影动,蓦然移至另一端,举扇尽力三搧,火气冲天。行者见状,退回唐僧面前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

  我嫣然一笑出言劝道:“若要借真扇,须寻大力王。大圣可往正南方三千里处积雷山,找一狐妖。牛魔王弃了罗刹,正歇在狐妖处。”行者半信不信道:“你是从何得知?”我道:“孤虽无战力,但有预言之能。大圣且安心去,到地便知如何行事。”

  行者闻言,即分付沙僧、八戒保护师父,随即渺然不见。

  且看三藏与沙僧,立一会,坐一会,盼望行者,许久不回。三藏口渴难耐道:“悟净,此地可能寻到水?”沙僧道:“师父,此地焉有水?火灼地干,无水!无水!”

  我道:“此山称为天山,此地称为吐鲁番盆地。沙僧你且一直往南去有一湖名为艾比。你带上紫金钵盂前去,一看便知。”

  不多时,沙僧带着饮水回来了。三藏接过钵盂,连灌数口后递给八戒。三藏对我行礼到:“多谢神使相助。”

  转眼已到正午时分,炎阳高悬。八戒丢下钉耙,坐于石块之上,扶肚道:“老猪有些饿了,师父想来也是饿了。神使,你可知四处可有人家,化些斋吃。”

  我愣住,现世城市唐代不知可有,犹豫片刻答道:“可回昨天借宿之处,待大圣取扇归来,一路无阻,再行上路。”三藏道:“不得行,我们前去,待悟空回来寻不到我等。”

  八戒对我的提议有些心动,劝说道:“师父,此地风热阵阵,与寻常凉风不同,恐是妖风。咱们要不依神使所言,退回昨日村落。”沙僧道:“师父,二师兄所言有理。方才打水,我探查四周,此方数十里了无人烟,大师兄也不知何时回来。”

  我笑道:“圣僧宽心,可以唤出此方土地,托他转告大圣我等去向。”接着站起,拍去衣上沙土,“至于这风,并非妖风,火焰山并无妖邪。此风名为焚风,圣僧且看此地方位,我等在天山以南。北、南、西三面高山环绕,风自外部吹来,翻越高山,才能到达此地。 ”

  八戒插话道:“此于风热何干?”

  我道:“由此推出,天山以北为向风迎风坡,天山以南为无风背风坡。尔等应知山脚暖,山顶寒。冷风自北翻越山脉,愈升高而愈寒,在背风坡下滑时,由冷至暖,形成干热风 。其裹挟水分,气温升高,遂此地全年难以降雨,秋冬炎热。”

  三藏道:“神使此言有理,但火焰山山顶火光冲天,岂有寒气?”我道:“圣僧遣一弟子前去一探便知。若非圣僧无力过山,不借宝扇,爬山自山向西,也可过山。再或此时九月,待十月下旬,寒流南下,气温降低过山也可。不过大圣已去借扇,我们回村落等候即可。”

  八戒点头道:“师父你们先行,待我唤出土地,上山一观,便回村落。”

  不多时,一行人便已返回村落,回到老者家中。用过斋饭,傍晚就寝时,见老者孙子以帕沾水擦拭身体。

  三藏见此情景感叹道:“此地百姓无水,度日艰难,不知悟空借来宝扇可否帮助百姓。”我道:“圣僧大爱,然宝扇有主,且以扇谋水无法长久。”

  沙僧道:“神使可有长久之策?”

  我沉思片刻答:“有一井渠,或是解决之法。”

  我找老者借来草纸,大致画出记忆中的坎儿井示意图,对唐僧一行人解释道:“此井名为坎儿井,是孤游历时自火焰山以北当地人处学来。我们将开采相似但不同的两种。第一种:山前潜流补给型坎儿井,在火焰山以南冲积扇灌区上缘;第二种:平原潜流补给型坎儿井,在火焰山南灌区下游。”

  沙僧看完道:“此井不可!本就无水,挖井何用,空废劳力矣。”

  我解释道:“此井为坎儿井,春夏时节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渗入地下。图中地下暗渠乃是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将水引出地表。”

  三藏细观后道:“此法或是可行,不若先开采一条,饰演一番。”我道:“可,此井由我提议,理应由我指挥。”

  八戒道:“成,你指挥,老猪倒要看看,你这井真有水焉?”

  我点头道:“圣僧负责劝化百姓,八戒负责地下挖掘,小白龙负责寻找天山水系,沙僧负责联通水系渠道与水井挖掘。”

  四日后,我看着已然完工的坎儿井内心暗暗感叹:有法术就是好。

  井已成,当地百姓围在井口,苦等半日,不见有水。此时,天边祥云满空,瑞光满地,原来是行者借扇归来。

  我见大喜连忙道:“诸位莫慌,所谓实践出真知。正巧大圣归来,劳烦大圣飞到山顶,在有积雪处,用先前假扇,搧上一搧。”

  八戒和沙僧三言两语将挖井之事说与行者听,行者听后不悦道:“搧了待如何?”我答:“热风起,雪融水,通井渠。”

  在三藏的劝说下,行者带着假扇连搧四扇,火苗飞扬,积雪消失。待行者回来时,我突感体验卷到期,尚未来得及拜别师徒五人,便消失于世。

  行者见此:“此子,怕是哄了咱们!”众人见井中依旧无水,大失所望,离去。八戒道:“白叫她哄了出力,可气!可气!”沙僧插话道:“我就说此井不可,师父不信。”三藏长叹一声,未曾反驳。

  一日后,村中年轻者,尝试自井中打水,不料水虽少,但有。村民大喜,向师徒五人连连道谢。

  解决住民问题后,三藏一行,继续往西行进。行者听罗刹之言,持真扇,对山连搧四十九扇,天降甘露。又歇息一夜,待大雨过后,归还宝扇,翻过火焰山,不一日行过了八百之程。

  毕竟不知何日才取得真经,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以上显示的是作者精选展示的最新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作者精选评论, 请点击这里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