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评鼠猫同人《猫说人淡如菊》
《猫说人淡如菊》是一篇文笔隽永细腻,意境盈然出众的短文。作者在倾重于抒情的同时,又能兼顾文章的故事性,功力实属难得。在文字的运用方面,作者的表现更是娴熟,整篇文如一幅素雅的江南水乡风景,融清、灵、秀于一体,情景悠悠,触目在心,引得读者神思入画,为之心动。
文章虽以读者们耳熟能详的“盗三宝”为楔子,作者却从中独辟蹊径,颇为少见的将白玉堂随展昭回京途中发生之事作为主线,将情节、感情的发展蕴笔于云淡风轻的描写中,层层推进,相辅相迎,逐步向读者营造出鼠猫间看似淡然实则浓烈的感情。文中,展白两人相识未久,然而神交多年,彼此知之甚深,信任更甚。通篇处处可见两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那种只可意会的默契,白玉堂能将从不曾与人说起的秘密与展昭一起分享,而展昭,更是在一力担起肩负之责的同时,与白玉堂相约道——“心不渝,语还休,策马同天涯。”
作者对环境的描绘渲染,可谓是恰到好处,情景交融并始终紧扣人物的言行举止。文至“花灯入水随波逐流,易放难收,休贺中秋”一句时,已然隐喻整件事发展至此,最后结局如何未有定论,让人看罢,亦是随之心生惦念。“展昭半蹲在汴河河畔,潋潋碎月搅得一荡鎏金,染得那面目柔和如斯。他拨弄下过身的绢灯,茸茸的粉色透着烛光,绕了他的手指跑了。展昭在膝头蹭蹭鼻尖,回眼就瞅见那人抱剑而立站得老远,月色下一水的琉璃白。”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白玉堂并不心甘情愿随展昭返京受审,展昭对此亦是心知。若白玉堂意在离去,他也不会强留。秉持着这样的心思,一路上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距离,作者通过文字描述,将这种距离感写得颇有意趣。
作者行文很有条理,无论是情节还是鼠猫的感情,均随故事发展渐入佳境。在白玉堂试探着问出最坏的结局时,展昭斩钉截铁地回答:“白玉堂若是死了,展昭便陪他去死。”于情一道,在意而不在言。至此,早在两人心中扎根并暗中滋长的情愫,骤然间就已不加掩饰地爆发出来。“狂歌足风流,陌上纤尘,散落在展昭半盍的眼睫,一切的一切,安然幽静,井然而美好。他们没有相拥,却在相吻。十指没有相扣,唇齿却在相依。似乎都有了预料,缓慢温柔地渡进后半生的思念。”在此段中,作者对笔下人物感情及心理的把握,已然达到很高的水平,昭白两人之间情牵情深的心意,并不见繁琐细致的描述,但在作者举重若轻的落笔下,已然境界全出。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亦可见作者深厚的功力。
文里的展昭,与其他文所见稍有不同,除了一身侠气不见削减外,温和中却少了些沉稳,反而保持着几分少年人的性情。会对白玉堂故意的挑衅行为作出相应的回击,会在两人双双脱险后与白玉堂你来我往的打嘴仗,会在动情时毫不压抑地回应,面对离别,更是敢于直视自己的感情……于是,一个温和却不怯懦、隐忍却不逃避的展昭,在作者笔下,斐然出彩。
白玉堂在文中的表现尤为可爱。借戏弄展昭来调剂自己不情不愿前往开封受审的心情时,表现出的那份狂羁、得到展昭生死与共的承诺而解开心结后洒然、说出秘密时那掩于在意之下的小小得意、意外发生时焦急忧心以及失而复得后的欣喜若狂、分手之际的相知相惜……作者将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变化,通过简练精准的语句,呈现于读者眼前。
值得一提的还有作者对一些感情方面细节的处理,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别有风味。
岛后有一密所,薅草可是美得,到时带你去。
嗯,去得。
你可别告诉了别人。
嗯,不会。
哥哥嫂嫂也不行。
好,晓得了。
你没见过吧,等见了不呆死你!
白玉堂兀自说着,展昭侧脸看他,平淡的表情不起丝毫波澜,白玉堂,你一点都不担心么?
白玉堂摸摸剑身,我白玉堂怕过谁?
展昭看着前方道了声所言极是。
这段对话,前半段是外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对白玉堂而言却很要紧的秘密,可见此时在他心里,展昭已是唯一能分享他秘密与他共赏奇景之人。后半段转为两人此行的目的,将展昭的忧心、白玉堂的洒脱,到两人心意互通,只通过短短几句对话,一两个动作表情,便表现得一览无余。又如后文买薅草年糕、惩处山贼、包括展昭失约后白玉堂前往开封将夹着薅草扇子送到开封府以实践两人共赏的承诺等情节,无一处不是用心描绘,让读者看罢只觉余香留心,萦绕不去。
而若说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下述两点:
其一,全文偏重于感情的描写,情节上有些地方过于简单,留白太多。
例如:有人易容成白玉堂,骗走了展昭,之后白玉堂也不慎落入圈套,醒来时发现为展昭所救,那些劫持他们的山贼也已被制服,然而在展昭如何脱险的问题上,作者并没有说明,甚至可以说是言语不祥。到底是展昭早有所料故意只身入虎穴为民除害?还是因他武功高强,对方虽制住他,但让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反败为胜?作者在文中不曾交待,读者也只能自行想象。
此外,可能由于篇幅所限,鼠猫分离后的情景描写也显得比较仓促,没有足够的故事情节来支撑,以至于最终两人会面后本该令人心动不已的场面减了几分魅力。一般而言,文章中感情描写方面适当留白可以便于读者更细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但情节上留白过重,不仅会造成阅读上的一些困难,还会有突兀僵硬、甚至是缺失之感。
其二,可能与个人的写作习惯有关,作者对书写格式的态度很有些随心所欲,如下面这段:
哎......
想是周遭嘈杂了些,那声叫唤并没有如期引起水边蓝衣人的注意。白玉堂也不想叫的,谁愿意去叫啊,可眼瞅着那鼓囊囊的包袱就那么掷在水牙子上一半都露出去了,真是,谁比谁省心还不知。
哎....哎哎......
那厢展昭回头过来,
白玉堂你叫我么?
......///////
这几句从内容上看,该是白玉堂招呼展昭,展昭回应,但由于作者的文标点使用及段落的分隔不太规范,若不仔细反复的阅读,很难分辨出哪句是文中角色的对话,而哪句又是作者的叙述之言。观文至此,本该让读者体验到的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却被无端削弱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