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作者:白衣,翠鸟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南征


      夜读《酉阳杂俎》,读到一首李白的诗,不曾多见,网上亦少有人提起。因默念之,不觉动容。“……众言李白唯戏杜考功‘饭颗山头’之句,成式偶见李白祠亭上宴别杜考功诗,今录首尾曰:‘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共晴空宜。’‘烟归碧海夕,雁度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此诗名《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写于天宝五年。段成式略了中间三句,「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送别途中,古木横道,酒酣神醉,解带挂枝。种种行止,俱是太白风姿。

      遂从淡而远的秋山中
      皴出一场辞别的饮宴
      落日立于途上,你在林下
      而我牵一匹白马一言不发
      望着暮色,云归碧海
      望着,人老烟霞
      望着年长十一岁的你
      缓带束剑,轻裘覆雪
      自彼时
      深觉世间寂静都有一种翻涌不息之美
      如同某些无可避免的凄美之事
      譬如我此去长安而你远下扬州
      譬如相逢始于三年之前
      而盛唐死于九年之后

      李白诗中「茫然空尔思」的尔,即是杜甫。
      很多人只知道杜甫对李白心怀敬慕,却不大能感受、认可李白对杜甫的思念与珍视。大抵诗仙总是飘逸绝伦的,也正因如此,偶有动情成诗之处,才愈难得。天宝五年,祠亭一别,李白写下这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正是为二人道别而作。汶水一聚,天涯一别,此去万里,他日唯有茫茫的思念。这首少为人知的诗,实是李白写给杜甫极「深情」的一句。

      “李白四十六岁。春,游鲁郡。卧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鲁郡。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终于秋末启程。至宋城,又游梁园,旋到扬州。是年杜甫三十五岁,由鲁郡返洛阳后,即赴长安。”虽然并无确切资料,但结合《酉阳杂俎》中前文“饭颗山”的典故与杜考功的称谓,可推断诗中的杜补阙,正是杜甫。
      而隔年,杜甫回到长安,即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颈联一句,正是二人分隔万里的写照。是时,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东。春树碧树有时,日暮江上有时;辗转聚合有时,天涯久隔有时,其中的两个人,若是想重与细论文,杯酒之约,已是遥遥无期了。而李白一路南下,途经兖州,也写了一首《沙丘城下寄杜甫》遥遥相应相忆。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与「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之类写给其他友人诗句的直白不同,李白写到杜甫,字句间只是平淡而绵长。只说从今身似飞蓬各自远飏,无需伤怀,且尽手中一杯薄酒;说思念之情有如江水,随同自己浩荡南下,不更说别的。每每念及此处,我总会想起,正如我们也有喜欢和被喜欢着的人。那人若是恣意飞扬的模样,言谈相逢之际,我们往往也变得明快爽朗;那人若是个细腻寡言之人,我们的言行声色,也就变得温柔低徊起来。
      我想,有些世间往来,大约即是因了这些只有自己才能知晓体会的心迹,才变得更妥帖美好吧。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045309/19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