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

作者:邱璎珞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当年债 90 靖康


      尽管顾家遭受了灭顶之灾,一家之主顾廷烨也命丧黄泉,但剩下的人依旧要好好活下去。明兰清点了顾家抄家以后剩下的家产,欲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与孩子们搬去京郊的小雨庄居住,却又遭到了顾家宗族的刁难,顾家宗族以她身为外室身份,孩子身世不明为由,要将她赶走,家产却要留在顾家充公,明摆着是欺负孤儿寡母,幸好顾廷烨临死前留下书信一封,保住了明兰和孩子们的合法身份,两个儿媳的夫家沈家和张家又派人前来撑腰,才帮助明兰保住了剩下的家产,但即使如此,大房仍是被顾家宗族狠狠搜刮了一笔银子,算是买明兰母子平安。

      明兰与孩子们搬去小雨庄以后,老老实实过起了耕读之家的日子,眼下顾家虽已无官身,而且因顾廷烨这场官司,顾家人三代人不得出仕,但明兰仍是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把孙子们都送进了京郊的学堂读书,儿子们学着收账、经营、做买卖,明兰则亲自带着儿媳和孙女们纺纱织布做针线,小日子倒也安稳。

      老崔头他们都夸明兰有盛老太太遗风,一己之力撑起整个顾家,明兰却明白,如今顾家的境况,比当年的盛家差了十倍不止,当年的盛家并不缺财帛,盛老太太和三房打完争家产官司以后,也拿回了盛老太爷留下的大部分家产,加上盛老太太自己的嫁妆,表面上是孤儿寡母抱团取暖,实则并不缺钱花,而且盛纮身家清白,只要延请名师好好教育,待盛纮高中之后即可带全家出头。

      而明兰面临的却是侯府家产大部分被掠夺的窘境,如今为节省开支,全家女眷都要日夜做活,孙儿们虽有条件上私塾,但读书读得再好也不得科举,明兰心里的打算是,好歹让孩子们诗书传家,等传到第四代,哪怕自己这个当家主母已经不在人世,顾家儿孙仍有复兴家族的希望。

      毫无波澜的平静生活日复一日,明兰的第三个孩子也到了娶妻成家的年龄,这次进门的儿媳妇是小桃的幺女,虽比不上两个出身名门的嫂嫂知书达理,却和小桃一样心地善良、吃苦耐劳,明兰十分满意。

      三子成亲那日,常嬷嬷和蓉姐也来小雨庄喝喜酒,此时常年也已病逝,蓉姐同明兰一样做了寡妇,常嬷嬷苍老了许多,眼睛里一片浑浊,再不似从前那般透着精明的光,她身形佝偻,蹒跚行走,身边只一个小童搀扶,行至明兰身前,常嬷嬷让小童给明兰磕头见礼,明兰这才得知这是常年的庶子,听常嬷嬷声音细弱如蚊,明兰即知她这些年也过得不好。两人拉着手说了不少知心话,说得明兰几乎要潸然泪下,常嬷嬷却急忙让明兰不要哭,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喜婆婆落泪不吉利。

      这便是明兰和常嬷嬷的最后一面,常嬷嬷离开后,当年冬天就逝去了,仿佛常嬷嬷是硬要撑着一口气再见一面明兰似的,等见完明兰,又亲眼看着明兰最后一个儿子成家,常嬷嬷的心事已了,便放心去了。

      常嬷嬷走后,蓉姐再也没有去小雨庄看过明兰。后来,明兰听说,蓉姐去开封府递了状子替曼娘伸冤,声称曼娘是被水银之毒伤了心智,精神疯癫,才会做出丧心病狂之举,并有黄医女的诊断结果为证。按照大宋律例,疯癫之人作恶,可减轻判罚,最后官府判蓉姐将曼娘领回家去,严加看管。明兰得知此时以后,心中却并无半分波澜,如今曼娘和蓉姐是好是坏,都与她无关了。顾廷烨这棵大树倒了,侯府这个安乐窝没了,但每个人都需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蓉姐有蓉姐的生活,小雨庄也有小雨庄的生活,如是而已。

      比起小雨庄的平静,此时此刻的京城却越发风雨不断。新帝终于下定决心,采纳王相的建议,实行新法,并启用了大批新党的官员,新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引发了激烈的党争。英国公作为老臣代表首当其冲,被新党搜罗出大量罪证,在新党的猛烈攻击下,英国公不幸中风,至今还瘫倒在家中,多年来一直依附英国公的旧臣们也受到了波及,罢官除爵者不计其数。

      梁家、文家、盛家、柳家、袁家、海家等昔日与明兰关系密切的家族皆属旧党,新党自是不肯放过。

      新党先是从海家和柳家嫁女的十里红妆入手,查出海家和柳家不少贪赃枉法的罪证。后又细细调查了以梁家和袁家为代表的勋贵家族,这些勋贵家族的纨绔子弟往日里仗着身份肆意妄为,为非作歹,如今却都要付出应有的代价。文家虽然底子薄些,作为柳家、海家、梁家和袁家的姻亲,自然难以置身事外。

      最倒霉的则是盛家,不知怎么,盛纮被勇毅侯府的人告了杀害嫡母,而且原告言之凿凿手上握有决定性的证据——盛老太太临终时那张床上刻着“盛纮杀我”几个字,消息传到监狱,盛纮竟然咬破手指,在囚服上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喊冤的文章,声称要以死证明清白,然后就在监狱里用裤腰带上吊自杀了。随着盛纮死亡,这桩案子只能也只能不明不白草草结案。

      但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其实官府调查那张床时,只在床板上发现了几道混乱的划痕,并无“盛纮杀我”几个字,所谓“盛纮杀我”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人人都叹盛纮刚烈,可惜太沉不住气,仅因为几句谣言就枉送了性命。

      盛纮一走,本就体弱的王大娘子无法承受打击,没几天也撒手人寰了,此时长柏还远在琼州做官,是华兰、长枫和长栋一同操办了丧事,丧事十分简单。

      盛家连丧两位长辈,按照规矩,长柏必须丁忧三年,至此,盛家同顾家一样,再无做官之人。

      沈国舅本属英国公姻亲,但他毕竟身为皇亲国戚,而且又极会见风使舵,因而并没有受到波及,但沈国舅为了避嫌,不久便对外声称大娘子张氏重病在身,不见外客,从此以后,张氏的生活同软禁无异。

      张氏的四个孩子因是英国公亲外孙,在朝堂上也受到了严重的排挤,沈国舅不忍孩子们空有一身武艺却壮志难酬,因而求了恩典,把张氏所出的四个儿子都送到宋金边境历练,以求来日立功。

      在新旧党互相攻讦之下,已经和韩诚合离的顾廷灿也没有幸免,朝中有人举报庆昌公主曾经打死婢女双儿、敏儿、良儿等数人,调查之下,又牵连出顾廷灿涉嫌伤害韩诚怀孕的小妾严氏,致使严氏流产。

      最后真相水落石出,顾廷灿确实曾命双儿推倒孕妇,但庆昌公主草菅人命、动辄打死丫鬟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因此顾廷灿被勒令出家,三年内不得还俗。庆昌公主则被贬为庶民,驸马革职查办,韩家其他子孙亦因知情不报被连坐。

      ……

      京中发生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传到小雨庄,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有官宦人家抄家革职、下狱流放的消息。原本明兰一家还时常自叹时运不济、家道中落,如今却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早点远离是非之地,保一家平安才是最要紧的。顾家那些年背地里做出来的腌臜事,要是现在才被新党翻出来,恐怕全家的人头都保不住。

      明兰觉得,或许上天还是垂帘自己的,把自己捧上云端,又让自己重重摔下,但至少她还全须全尾好好活着,而且有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很快还会有孙媳、重孙……这个事上,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因此她更加积极地生活,把从盛家学来的刺绣手艺交给了小孙女,又让儿子把好的绣品送到集市上去卖,一笔一笔攒下银钱;丰年时多积攒粮食,荒年时全家也不会挨饿……孙子长大了,就给他说一门合适的亲事,寄希望于早日报上重孙子,有了重孙子就让他好好读书,将来参加科举考试……

      许多年来,明兰就这样承担着顾家大家长的责任。老崔头的坟头草已经长了三尺多高,接替他的是儿子小崔头,小崔头和老崔头不同,小崔头从来不夸明兰像盛老太太,他夸明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管家才能远胜过当年的盛老太太,明兰听了却心中苦涩,她真的好想念好想念祖母。

      慢慢地,她也跟祖母一样,老了,驼背了,头发全白了,手上的皮肤也像枯树皮一样了,估计和祖母见面之日已经不远了,但她觉得还不是去见祖母的时候,她想着,至少等小曾孙有了功名,她才能放下心来。

      为着这一个心愿,她一直熬着,撑着,白天为家族操劳,晚上还要检查曾孙的功课,稍不如意,就打手板作为惩戒……她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苦寒的深冬,迎来一个又一个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春天……熬到了曾孙比自己个子还要高,也可能是她腰背佝偻得太厉害了……

      但是明兰终究没有等到重孙考取功名的那一日,靖康元年,开封城破,正留在京城等待科考的明兰曾孙不幸死于乱军之中。而明兰,和那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小雨庄,也消失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中,再无任何记载。
    插入书签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5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当年债 90 靖康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266693/11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