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表妹难为》:同进士等于如夫人吗?

作者:Gentlepower

评《表妹难为》:同进士等于如夫人吗?
《表妹难为》追到现在,一直很喜欢,也会一直追下去。
不过最近几章讲到“同进士出身”的概念,有点不同的看法。
说起同进士,最著名的配对是“如夫人”,现在看来,从朱砂大人到大多数读者朋友都十分瞧不起这个“同进士”身份,难道说“同进士”真的这么不堪?
其实不然。
以科举制度最为鼎盛发达的明清为例,走科举终要的三次考试:乡试、会试、殿试,过了这三试才能取得进士及同进士身份。
简单说,在参加乡试之前,需先参加童生试,考过了称为秀才。
当了秀才,就叫有了“功名”,可以免除差役、见官不跪、不能随便被刑囚。
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不能对状师宋世杰用刑,就是因为宋是秀才,有功名在身。
考秀才不难,考举人,也就是过乡试就大大的困难了。
不知道现在中学课本还有木有《范进中举》这一篇课文,
说的就是范进考举人屡考不中,一旦中了,欢喜发了疯。
看过《儒林外史》这个故事全文的就知道,范进穷得要命,毫无背景。
但是一中了举人,当地的乡绅就自发给他送银子、送田产。
他到州府衙门那里疏通关系,大多数官员也都对他客气招待。
为什么?
因为考中举人,就算是“正途出身”,一脚踏进了仕途。
即使以后会试不中,也可以做地方官。
鲁迅的文章《阿Q正传》就提到了举人老爷在地方上的权势之大。
而考中举人着实不易,别说范进三四十岁考中举人大有前途,历史上五六十岁仍然在考举人的老秀才也比比皆是。
而且别忘了,乡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
考过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参加会试。
全国各地的举人,也叫举子,都到京师参加考试。
这一会试大军不仅包含前一年乡试得中的举人,还有往届所有会试不中的举人,连同国子监的监生,一起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而会试最终考过取中的不过二三百人,清代比较特殊的时候,最多也就四百人左右。
考过会试的人叫“贡士”,除第一名称“会元”外,大家没有分级别。
所有的贡士紧接着参加殿试,即皇帝主持的考试。
考完后,皇帝给贡士们重新排名:
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统共3人,叫“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叫“进士出身”。这个“若干”人数历朝历代都不大一样。
总体来说,宋代二甲取的非常少,7、8个人。
明代在60到120之间不等,清代与明代相似,有时候稍多一点。
再后面就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了。
所有三甲因是皇帝亲自考察,都叫“天子门生”,黄榜贴出,也就是所谓的“金榜题名”。
《表妹难为》里的周立年考中三甲第一名传胪,也就是他在三年一次的全国最高等考试中,考中了约第100名左右,那么这个结果很叫人失望吗?
当然能考状元的,不想考榜眼;能考一甲的,不想考二甲。
可是也不是人人都能考取的。
如果你立志今后的仕途目标是宰相、大学士、内阁成员,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进中*共*中*央*政*治*局,
那么好吧,没有别的选择,必须二甲以内。
而如果只是想兴家立业,仕途顺遂,告老时能晋个三品(部级干部)的官职,考中进士出身已经绰绰有余了。
周立年出身寒门,因过继别宗当了个六品官的嗣子,这才与三品吴侍郎产生了联系,算作舅甥。
他当下的状况是尚未成家、寄人篱下,家无恒产,根基不厚。
在这种状况下,不下场考试,继续念三年书,准备考一甲、二甲,个人认为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须知通过科举最终进内阁的人,往往生于仕宦之家,自小跟着名师大儒,家世人脉财富产业俱都丰厚才行。
其它只要你的目标不是那么的高远,
不管你想做地方州府大员,京中四五品的重臣实权派,这个三甲的同进士出身绰绰有余了。
因为晋升实际凭的是你在仕途的为人处事、政绩考评、上下级关系提携。
并且,即使是在明清科举发达的时代,科举出身的朝廷官员的也不过三分之一。
而所谓同进士、如夫人的说法,也就是曾国藩够档次被人这么讽刺:
世人都说你曾国藩权倾一时,堂堂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当初不过是同进士出身而已。
这种说法怎么能推而广之,说同进士出身不够档次呢?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薇拉  发表时间:2013-04-18 22:43:04
楼主可以去百度下,同进士确实被进士们看不起,因为同进士出身做官很难高升,什么你所谓的地方州府大员、京中四五品重臣实权派,同进士们很难升上去的,曾国藩?千百年来就那么一个曾国藩吧。
[2楼] 网友:君子行为  发表时间:2013-04-18 23:34:32
三甲第一名是传垆?什么乱七八糟的。
看不起同进士也是在跟一甲二甲的比,你比那些一辈子考不了科举的人当然觉得光宗耀祖了。读书人哪个不是心比天高,你让他们不往上比非要往下比?
再说古代科举又不是你这次只考到同进士三年后还可以再考过,那是一捶子买卖。你除了一个曾国藩还举得出别的同进士的例子来吗?那么多因为庶吉士做到官居一品甚至内阁的你怎么就视而不见?10000个那样的例子你当看不到,就抓着一个曾国藩说事。你想当曾国藩,也要看看周立年是不是那块料,这个文里的朝代背景是不是晚清那么内忧外患。你把曾国藩放到晚明他估计也没作为了。太平天国说到底,还不如清军入关声势浩大。
人要有希望才有奋斗目标,周立年他以后再奋斗目标也就是五六品,这还得是他干得极好,比全国那么多同僚都出色,且一出色就是十几二十年,还不犯错误的前提下。那些这次没考上进士的落榜举子们,人家却还有希望,下次再来过。
同进士,比起人家一甲二甲,算个鸟。人家可以有机会考翰林,考中庶吉士未来奋斗目标不说阁老,尚书,四品以上中高级官员基本是稳稳的。
人家可能花个三年五载就能升个一级半级甚至好几级,周立年,除非作者大发慈悲且不顾古代实际情况大开金手指,否则他就花个十年二十年在哪个穷乡僻壤年复一年做他的小县令之流吧。
注意:别天真的以为在穷乡僻壤做个几年成绩好了就能升官,同进士的出身意味着在满朝都是进士文官的情况下,想因为成绩好就顺利升官,就跟某个扬州买来的瘦马以为自己伺候老爷伺候得好就能扶正一样。脑残的隆科多可没那么多,尽管四儿不是瘦马出身。
楼主还是先搞清楚同进士受歧视的原因再来给周立年抱不平吧。另外这篇文显然没有清朝背景,你用千百年只有一个曾国藩做例子鼓励周立年,他压根啥都不知道。
[3楼] 网友:番茄面条  发表时间:2013-04-18 23:38:35
要是我,能考上就是祖坟冒青气了,哪里还敢挑捡,同进士再是”如夫人”,也强过回家种红薯百倍。不过,这明明能上北大清华的好苗子,却被人撺掇的,高二就急着要参加高考,结果考了个普通重点大学就算完事,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4楼] 网友:君子行为  发表时间:2013-04-19 00:40:17
2楼朋友,同进士跟那些一辈子考不上科举的落榜举子或者老百姓比当然了不起,可都考上同进士了,以后就步入官员阶层了,再跟那些非官员阶层比是不是找错比较对象了?
文官集团谁不是进士出身,你个同进士在人家面前当然丢脸,尤其是周立年想通了他原本可以考上二甲进士的。
不过他也是自作自受呗,就冲他还没找到老婆就先弄个姨娘在身边,而且还是妹妹曾经的丫头。他要不是开了金手指,我真不信那个大家族能看上他做女婿。本来就只是个嗣子,想娶个好老婆多点官场人脉,除了考自己努力考上进士,还得靠自身严谨。没有妻先有妾,怎么看也不是聪明人干得出来的。世家公子倒是可以先弄俩通房在房里,问题是人家有家族倚靠他有什么?这种时候洁身自好就很关键了,就算你是摆个样子,婚后暴露本性呢。
还能被个丫头在这种大事上撺咄了,原本我以为他有凤凰男的倾向,好多读者甚至作者也说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结果这两章一出来,我开始怀疑这种说法了。
[5楼] 网友:Gentlepower  发表时间:2013-04-19 01:02:23
先说几个概念:
明代二甲三甲的头名都叫传胪;到了清代只有二甲头名叫传胪,没什么可乱七八糟的。
庶吉士不是只有二甲才能当,殿试过后,二三甲一同参加朝考,根据考试结果授予庶吉士或其他职位。
1万个例子?中国整个科举历史一种产出了10万名进士加同进士,你上哪里找1万个官居一品的二甲进士?
提到曾国藩,是讲这个如夫人、同进士的典故,并没有说拿他当典型的意思。
我前面写了,在科举制度最高峰的明代,从科举一途出身的官员也就是刚刚三分之一而已。
那三分之二哪里来的?
请大家百度“恩荫”或“门荫”二字。
明朝以前,绝大多数官员的来路都是门阀子弟,父荫及子,子荫及孙;
不然就是世族朋党之间的互相举荐,亲缘裙带。
这些人了解官场机制,互相连带庇护,构成整个封建特权阶级。
即使到了明朝,在大兴科举的同时,仍然有文官七品以上皆得荫一子以世受俸禄的制度,称之恩荫生。
这种制度的发展的唯一后果是政治极度腐败。
这也是科举制度诞生的原因:让庶族寒门子弟有机会参与朝政。
你可以想象,寒门子弟在朝堂上,一没有关系人脉,二没有资财后盾,
在古代吏治黑暗的官场上,有多少人能够走到权力的顶端?
所以真正寒门出身人,如果没有人提携,不过都混迹在中下层官员中,
跟你是二甲、三甲没有关系。
到了明代,科举制度发展到极限,科场舞弊简直无孔不入。
三甲登科的人,不是背景够硬,就是得主考赏识或者文官清流的指点。
这些工作都需要在科考前做好。
如果这些工作做好了,说明有门路有背景的,不能算寒门,
他们得中后,在这些门路的帮助下,加官进爵指日可待,是二甲还是三甲有区别吗?
相比科举,更多的人是靠祖荫,靠花钱捐官进入仕途官场的。
相比他们,科举进士是绝对的正途出身,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瞧不起他们。
(当然清朝例外,鞑子贵族视文官清流是他们的奴才,你就是考了状元,他们可能也瞧不上。)
整个科举制度1300年,出了状元700余人,进士加上同进士也不过10万余人,
而举人却有几百万,有秀才功名的更是数不胜数,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终身不第。
从这个数据你就能明白考中会试有多困难。
所以,不管进士还是同进士都是正经的科举精英。
作为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只有他笑那些非科举出身的人,哪有别人笑他的呢?
那些笑话同进士是如夫人的,不过是个别考了一甲二甲,到后来还不如三甲混得好的人,在那里酸文假醋罢了。
[6楼] 网友:不二绵绵  发表时间:2013-04-19 01:20:01
同进士神马的,至少是低了进士一等,并且"同""如夫人"这都是十分尴尬的.
周立年的确,就他个人本身来说,他等三年再考真的很不划算,但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他的嗣妹是世子妃,未婚妻是吴侍郎的庶女,说实在的,这进士和同进士在这些背景下差距拉得就肯定比普通人家的大.吴侍郎让周立年不急着考,肯定就不会除了学业屁事不管,他肯定会为未来女婿筹划,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周立年,也关系到女儿.这种姻亲建立起关系网络也不是新鲜事,吴侍郎爱才是一方面,女婿的前途顺畅对他自己的女儿而言不会是坏事,对几个家族而言起的作用可能会更大.
再说曾国藩那事,我大约是记得关于同进士这个,貌似是有人对对子说到同进士对如夫人,正好被曾国藩听到了,结果曾国藩立马脸黑了,那俩人最后还是被曾国藩收拾了.于是,其实曾国藩也不爽这"如夫人"吧.
-
当然,其实说实在,某些官位其实放到和现实比对来讲,其实真的不低了,好歹是国家公务员不是,不是这个长就是那个级的,依照当时连个秀才能都被人尊敬的程度,国家公务员其实地位很高呀.但是,说回来,现在文章进行到这里,涉及的是权力巅峰的那点屁事,那些四五六品能算事的真不多.【PS:世子虽然现在还是个小官,但人是世子啊~】咱们清穿剧也看不少了,除了那没品的穿越女,你还看见多少个品级不高的官员穿梭在各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爷之间打酱油呢?
[7楼] 网友:Gentlepower  发表时间:2013-04-19 01:45:42
“文官集团谁不是进士出身”
这是一个严重的常识错误,诚然考中科举的进士是文官。
但是大量的文官不是进士出身。
宋朝以后,皇帝吸取前朝武将军阀造反的经验教训,全面削弱武官,倒向了文官政治。
宋仁宗的时候,光中央政府官员就有17000人以上,更别说地方政府需要的官员人数了。
但是整个南、北宋总共320年,总共开科118次。取进士不过2万人。
大家自己算算科举人才是不是凤毛麟角。
[8楼] 网友:    发表时间:2013-04-19 09:11:43
楼主错在一点,忽视了周的姻亲关系和他本人的身份地位的落差。有他那样的姻亲关系,一个同进士完全不够看啊,他本可以中个进士,这样他的亲戚们帮助他要顺利多了。为什么,同样的□,但不是比较有力的后台靠山,他可以比别人升得快一些,这样同是进士的其它官员无法太挑剔。但他只是个同进士的时候,□就比别人差了,而他的姻亲们不可能不顾虑到自己的名声和家风超出范围地大力帮助他。比如,绮年在他的婚礼上,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这不是绮年的势利,而是那个社会的等级划分本就这样界限分明。
一个明明有关系有能力可以在三年后再上台阶的偏偏糊涂到如此的急功近利,这跟苏状元为了攀贵妃势而悔婚忘记了掺和立储有站队嫌疑导致仕途有大危机一样,是眼光短浅心不静气不平明显的自跌身份的愚蠢行为!
[9楼] 网友:111  发表时间:2013-04-19 13:42:41
我發現每次朱砂的文都會熱烈討論考試問題
上次都市夜歸人 也為了差一百分上清華吵好久 = =
[10楼] 网友:素椒凉面  发表时间:2013-04-19 14:25:13
同进士出身的,按照正常顺序,一点不犯错,按部就班,一辈子顶天的也就是五品吧。进士出身的,先入翰林院,然后六部观政,外地观风,放一任外官,养几年清名,回京后在六部做个散职,一步一步升,做到三品一点也不难。若是庶吉士出身,一二品的大员也是手到擒来
[11楼] 网友:小玉  发表时间:2013-04-19 14:39:44
向楼主致敬
[12楼] 网友:某若  发表时间:2013-04-19 17:59:58
隐约记得明代非翰林不得入阁,而非二甲前列不得为翰林。所以三甲就等于与内阁无缘了。
[13楼] 网友:zzz  发表时间:2013-04-19 21:52:47
如果周立年同学还是那个寡妇家的贫苦少年,三甲就够美死他的了,问题是他现在有个世子妃妹子,三品大员的岳父,这种情况下为了省三年费用什么的考个三甲,简直是为了芝麻丢西瓜.好比家里没钱的孩子,考个师范就挺满意,但是家里不缺吃喝,还有几个有势力的亲戚,明明多读一年就能考清北,还要为了早点工作上高职...
[14楼] 网友:Gentlepower  发表时间:2013-04-20 11:05:52
12楼的同学:
非翰林不得入阁 -- 这是对的
而非二甲前列不得为翰林 -- 这就错了
翰林院是从二甲、三甲中挑选的。
进了翰林院,可以有n种发展。
进内阁,当宰相,这是权力的顶峰了,这是极个别的人,像解缙、张居正、李鸿章,有几个这样的人呢?
我前面说了,要通过科举当上一品首辅宰相,非二甲不可,甚至是非二甲前列。
除此之外,二甲、三甲没有区别。
[15楼] 网友:葱  发表时间:2013-04-20 12:44:15
区别是肯定有滴,就是现在还分个985、211啥的呢,一群亲戚都是重点大学的,你整个XX学院怎么也有点揪心啊~
[16楼] 网友:wendy  发表时间:2013-04-20 21:36:37
lz好渊博,涨姿势了!
不过本来就是网络小说,不必这么苛求细节啦。作者也没交代具体年代,你就当在这个架空世界,大家都很鄙视同进士好了 ⊙﹏⊙b
另外,我隐约记得似乎殿试之后还要另外参加礼部试才能授官,除了三甲是一定的,其他人官职如何主要看礼部试的结果,跟殿试排名反而关系不大,所以也有很多过了殿试仍然多年不能当官的。我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啦,求lz科普一下~~~
[17楼] 网友:123  发表时间:2013-04-21 11:37:35
同意作者。人家十几万学子里面的前二百名,也只有更前的那几个、几十个人有资格鄙视这些如夫人。一般的举人,哭喊着想当通房都当不上。更一般的普通人,举人老爷在他们眼里都是望尘莫及的。周立年那个处境,选择下场无可厚非。这个结果,也没有对不起谁。
[20楼] 网友:Gentlepower  发表时间:2013-04-21 23:23:15
很多同学不同意我的看法,
说周立年有世子妃、吴侍郎的帮助,至少考个二甲才对得起这些资源
可是你想考二甲就能考二甲?
左宗棠,学富五车,考中举人连续三次赴京会试,6年多的时间没有考中,
眼看年华蹉跎,终于放弃的科考。
李鸿章,当年奉父命进京,做《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
即使才名着著,第一次会试也没有考中。
更别说曾国藩了。
这些人,都是乡试取中,立即参加会试。
从没听说过那个蹉跎3年,只因为不想考三甲。。。
从根本上说,周立年这种乡野人士,来京也就1年,立马考中进士,已经是作者大开金手指了。
可大家竟然连这个也看不上?
有同学说你有能力考上清华北大,结果被撺掇考了个一般普通重点学校完毕。
实际科举比这个残酷的多。
真实的情况是:
所有人都在考清华北大,
除了这两所学校,没有其他所谓一般普通重点学校。
而且这两所学校每三年总共招生的人数是300。
好了,现在周立年考中第100名,
大家怒了:再等三年,你就能考第50名,
为什么你现在就考?为什么??
[21楼] 网友:Lily  发表时间:2013-04-22 11:37:55
觉得楼主说的很对,二甲不是你考个清华北大,三甲就是普通重点。三甲也应该是清华北大,不过排名不靠前吧。历史上等几年再考的,我记得好像只有著名的神童张居正,考中秀才举人都很幼齿,有个什么名人还是学官,特别欣赏他,为了磨练他不让他考过还是让他过几年再考??
估计像张居正这个的历史上也挑不出几个。
[22楼] 网友:楼梯上的猫  发表时间:2013-04-23 23:41:31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不是周立年非常积极非要去考,然后没考上的。是那个如莺撺掇着去考的。等他冷静下来,再看到同进士和进士在发展速度上的区别,他能不郁闷?到时候非要找个迁怒的话,如莺就惨了。他才不会去考虑要是当时3年后去考能不能考得更好呢
[23楼] 网友:延麒  发表时间:2013-05-04 05:49:14
人家走后门蒙祖荫的那靠的都是自己家,周立年有啥“自己家”?周家就一个当小官的那就是绮年他爹,还早死了。周立年拿什么出身和人正经的“走后门的”比?
说他没关系吧,他岳家是礼部二品大员,他妹夫是郡王世子。
说他有关系吧,以上这些关系它都不是那么靠谱,毕竟这是一个拼爹的年代不是一个拼岳父或者妹夫的年代。
他本来就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也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他本来是有机会登天的,吴家两个儿子都是二榜进士,其中一个还是传胪,韩家大少自打进了这个圈子被各种提点,妥妥也是个传胪,苏家小子虽然爱攀高枝但是人家被国子监祭酒多年教导,那是蟾宫折桂探花郎啊!
礼部那是年年管科考啊,至于国子监祭酒,为啥红楼里面贾家非要给贾珠找个国子监祭酒的岳父?那都是有原因的。
苏家小子,韩家小子,吴家两个儿子,难道他们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们是很有才,也很努力,但我敢说,泱泱中华和他们一样有才的每届至少有五百个!为啥他们都能进前五十?
被这么折腾周立年都是三榜第一,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晚三年,必定是二榜,别拿我们这些现代屁民的高考来说事儿,谢谢。
但是周立年他现在尴尬了。
他和人家蒙祖荫的比,他没出身,尴尬。
他和人家一榜二榜的比,他没学历,尴尬。
就连这个嗣子也不比亲子名正言顺,尴尬。
他这辈子是尴尬到底了。
人家真正的寒门士子考中就要笑醒了,可他不同啊。考中立刻就有缺,远是远了点可县官是一把手啊!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而不是县长,懂?
稍微干出点成绩妥妥就能升,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可真要下死力气拉拔他吧……也没用,部级副部级官员那都是想也别想了,考试成绩太差╮(╯_╰)╭
所以他这个官儿当得也是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别和我说啥晚清中兴名臣,要不是内忧外患那几个名臣能有那么辉煌的战绩?
你也不看看文章里是啥背景。
[24楼] 网友:==  发表时间:2013-05-05 20:56:12
楼主是用考不上的一波和他比。那必须不能嘲笑
问题是理直气壮嘲笑同进士的,恰好都是一甲二甲的
你也说了他考的是100名
那前面99人都能说一句同进士如夫人
他也只能听着
话说叫他三年之后考的人是他岳父,他岳父说三年之后希望更大,也不算是乱说的。他不是那种一直考考不上,能考上就很高兴的人。而是得到赞同觉得他考的上,再学三年考上二甲有把握的那种人。
拿现代的大学还比也很不恰当。可以说当时的科举等于就一所大学,然后每三年的毕业生排个名次。
靠门萌,周立年这辈子都萌不上个什么。他可是只能考。
最后说一句……………………
这个所谓同进士如夫人,也不是作者发明的词,更不是我们哪个读者说出来的
这句话,就是那个时代的文人说出来的话
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看法
不管是酸还是鄙夷,都是他们说出来的话
楼主和我们争辩…………没什么意义
[25楼] 网友:==  发表时间:2013-05-05 21:04:24
再说一句
官最后是一品还是二品
估计和考的是一甲二甲还是三甲关系不大
但是不是每个进士都能当一品二品的官的
这和他们当官怎么样,钻研怎么样,家庭背景怎么样,甚至还有运气怎么样很有关系。
他们最开始也就当7,8,9品
二甲,三甲决定的就是他们从7,8,9品官升到3,4,5,6品官的速度怎么样
比如二甲也许直接给个七品县令,那三甲一开始也许只能是九品主薄。
再接着往上升1,2级,二甲简单。
就这个
至于什么一品二品,那都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就算到时候二甲三甲一样的。那早期的苦也吃过了,也不能抹去了
[26楼] 网友:醉月情歌  发表时间:2013-05-11 06:13:50
曾国藩那是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
[27楼] 网友:c语言  发表时间:2013-05-19 09:29:44
同进士如夫人什么的不是清末曾国藩时的典故吗?在明清科举制变味时的说法吧。本文的背景有那么压抑。
  • 评论文章:玉貌绮年
  • 所评章节:126
  • 文章作者:朱砂
  • 所打分数:1
  • 发表时间:2013-04-18 2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