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作者:FAST
万历十八年(1590年),著名大儒吕坤担任山西按察使,在职期间,他采辑了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著成《闺范图说》一书。宦官陈矩(后来执掌东厂,参与审理第二次“妖书案”)出宫时看到了这本书,买了一本带回宫中。郑贵妃看到之后,想借此书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于是命人增补了十二人,以东汉明德皇后开篇,郑贵妃本人终篇,并亲自加作了一篇序文。之后,郑贵妃指使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刻了新版《闺范图说》。
尽管第二版的《闺范图说》与第一版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出书人的初衷却有本质的区别。更为糟糕的是逐渐有人将两版书混为一谈。 经过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五月,担任刑部侍郎的吕坤上《天下安危疏》(《忧危疏》),请明神宗节省费用,停止横征暴敛,以安定天下。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借此事大作文章,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然后又上《安危疏》,是“机深志险,包藏祸心”,“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逢迎郑贵妃。吕坤平白无故地蒙受了不白之冤,立即上疏为自己辩护,说:“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 吕坤确实比较冤枉,他原来的书被人改头换面,本来就与他无关,而还说他自己偷偷送进宫里,企图“结纳宫闱”,更是莫名其妙的罪名。因为整个事情牵涉到郑贵妃,明神宗装聋作哑,没有理睬。 不料平地再起风云,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人专门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名字叫《忧危竑议》,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广为流传。“朱东吉”的意思是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太吉。“忧危竑议”四字的意思是:在吕坤所上的《忧危疏》的基础上竑大其说,因为《忧危疏》中没有提到立太子的问题。文中采用问答体形式,专门议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影射“国本”问题,大概意思是说,《闺范图说》中首载汉明德马皇后,马后由宫人进中宫,吕坤此意其实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此书,实质上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位埋下的伏笔。又说:吕坤疏言天下忧危,无事不言,惟独不及立皇太子事,用意不言自明。又称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1楼] 网友:FAST 发表时间:2022-07-12 18:28:32
资料是直接百度复制的,我是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看的这一段事,在这之后又发生了著名的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作者应该就是参考的这段历史,不得不说真的安排得很妙 希望作者大大多更新一点,完全不够看哪 另:这个号没有全定因为我平时不是用这个号看小说,但是为了评论这个号也买了小半本 [2楼] 网友:FAST 发表时间:2022-07-12 18:30:25
平时用的号没绑定手机 [3楼] 网友:FAST 发表时间:2022-07-12 18:32:01
有兴趣的可以搜妖书案,就是这件事 [4楼] 网友:智者不入爱河 发表时间:2022-07-12 18:33:03
姐妹,这样太牛了吧! [5楼] 网友:镜与谨 发表时间:2022-07-12 20:04:33
学到了 [6楼] 网友:夜汐凌 发表时间:2022-07-12 20:18:30
哇,学到新知识啦! [7楼] 网友:若水年华 发表时间:2022-07-12 20:36:06
好厉害啊 [8楼] 网友:糖醋喵 发表时间:2022-07-12 21:02:59
朱常洛这倒霉蛋啊 [9楼] 网友:素手执红缨 发表时间:2022-07-12 21:46:42
太棒了姐妹。 [10楼] 网友:追文追了個寂寞 发表时间:2022-07-12 23:52:53
這個一定要按讚 [11楼] 网友:北藏 发表时间:2022-07-15 13:21:15
翻到这里,上去让和我一样不知道的姐妹们长长见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