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己《相公说他是魂穿者》二月萧瑟投了2个深水鱼雷    蓝蓝蓝蓝《AWM[绝地求生]》漫漫何其多投了1个深水鱼雷    蓝蓝蓝蓝《当年万里觅封侯》漫漫何其多投了1个深水鱼雷    

评《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作者:鱿鱼有雨

全文剧情紧凑又精彩,可以说是一部官场升职记,既讲为官又讲做人。由查案主事到外任基建,从底层脚踏实地做起,外派任职干实事,朝内召回上战场,能说的出‘不挑活’不止是一种谦逊,更是一种什么活都能干好的自信,而小祝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刚出场时的的沉稳聪慧有理有据就给人留下好印象,懂得‘忍’也学会‘怕’,不是一味忍让而是喜怒不形于色会学会把持住自己,不是说没胆色是要会克制也不要觉得自己威风而是要懂得敬畏。懂感恩知回报,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善良但不圣母,大家都说小祝做人体贴做事周到让人信服,感觉小祝游刃有余尽在掌握,其实也只是小祝为了生存一步步累积的经验就像花姐说的‘看人挑担不吃力’罢了。既有本事还懂上进,例如做鸿胪寺一职之时,学了一些外邦的语言,多看多学多听,了解吃透了再着手做事。最初讲一鱼三吃,小祝真的走了好远,才凭自己站到了大家的面前。她不是谁的幕僚,她就只是祝缨。小祝不是丝萝不需攀附于谁,如开篇所说一样,谁能倚仗谁不过如此,小祝只靠自己!主父偃原话是“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喜欢这一段:王大人说你不是主父偃。小祝答我是祝缨。
喜欢读文中的一些隐喻有种看双面绣的感觉,就是这面能说是像这个,翻过去能说是像那个,都能说得通都能对得上,即本意和喻意相辅相成,很有意思。陈相说上次见小祝是笋,这次见小祝被春雨一浇是竹了。小祝的答也很是精巧说别说她横生枝节就好,竹子本来也是无心的。哎哟越越品越有,写得可真好。又想起因罗元案到慈恩寺撞见寺庙大师同刘松年一起,被刘松年问懂不懂佛法,悟到些什么,以什么悟的。小祝回自己原本无一物的。之后到慈恩寺又撞见大师,被住持叫住论佛法,回大师那天只为脱身是胡说,又说自己是“奉母命权作道场”,不懂客气。这一段也是写得十分有意思的。还有小祝在福禄之时说‘一颗种子落在沃土罢了。落在薄沙地得种子,不必觉得是自己不好’、陈峦同小祝聊的热炭盆中有金,炭火永不熄,小祝说找个火筷子那一段也很有意思。聊北地灾荒、兵劫用拿一个盆盛水,盆地破了个洞先补盆还是先装水做类比,太精妙,瞬间懂了特别的形象。
因为是长篇出场角色也特别多,有些比较在意的例如刘松年,天下文宗嘴特别坏其实是个傲娇,心中有成算对女无成见;还有陈峦,初登场是的丞相模样只觉恩威并施不过如此,最后激流勇退休致与小祝同行一段路,最后两家竟一直相处下来了。还有一些:
王云鹤,从少尹到府尹最后到丞相。于公:为人刚直,秉公办理恪守原则;于私:懂得变通,用心做事行事为人无可指摘;对上:敢于争辩,即使犯者与太后争论也不退让;对下:治下严整,府中管家也不敢收授贿赂,家当用具也不奢华。惜才爱才,能从小祝的“丑字”中看到她的清晰条理,愿为她解惑传授知识,劝导其读书。后面的对坐相谈教学相长环节中还是关于周游一案中受触动最深,‘不是回护人,是回护礼’、‘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礼也是刑’。虽然王云鹤和小祝的主张有不同,除却坚持的‘礼’例如男女尊卑等此外他们能同行的路还是有很长一段的。‘八个官,始见一君子’的惊艳是忘不了的,岁岁年年的相处与庇护,到之后一盒子王大人给开的条子全是情谊,最初王云鹤抱了一套《春秋》让小祝读,所以最后王叔亮拿出王云鹤留给小祝的那套《春秋》真是特别的崩溃。
于妙妙,是当家大娘子丈夫死了儿子又没了,一家只剩两个新旧寡妇,两个人就要被族人给吃了家产在吃‘人’,第一次觉得于大娘子有气性是没跟着花姐上京,还说“这运气啊,终有用完的一天,在用完前就死了,就是一辈子顺心,运气用完了人还在,就是受辱。”第二次觉得震惊就是诀别信中所说终于顺着了自己的心意安闲地死去也是一种满足,还有就是写下的‘莫要回头’。(突然想起了后文左丞说当年可真好,小祝笑说再好我也不回去,我只管往前走。还有陈峦说的往前走,莫要回头。
花姐和小江。这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实在理不清的线头呃。。这得扯到故事的源头了,从义仆换女代为流放说起,到上京“忠仆”丑闻,究竟谁才是冠群也不再重要,两人只是受害者。花姐从“家”逃了出来,小江也不回“家”,从哪一刻开始她们都为自己而活。花姐和小江跟着小祝,又学了许多,女子也是能做许多事的。花姐学了医术治病救人,小江当了仵作开棺验尸,一叙生一述死。小祝让两人著书,真的特别感慨。陈萌死前一问,小祝答说‘无论是哪一个,都活得很好’,花姐有学生,小江有女儿,两人都将自己所学所悟传了下去,她们找到了自己的路,都为自己而活这就很好。
管氏,描写笔墨不多但人物角色塑造得太立体鲜活,很喜欢这一段。陈萌随陈峦大理寺中探监怒骂逆贼庶妾,她不慌不忙说自己自是配的,她的出身不是她的选择。字字诛心,说男人立了罚做官妓的规矩,作践人又摆出一副怜惜样净做伪君子。
论前后对照组,倒是有两组可以聊一聊。赵苏和顾同,都算是小祝的学生,顾同为谋求仕途翻墙拜师,跟着小祝也是做了许多学了许多,但小祝上奏身份之后,竟是赵苏辞官跟随着一起南下。冼敬和杨静,一个是王云鹤门下,一个与刘松年同门的学生。可惜冼敬是忘了初心,当年王大人促成两人相识相交,在户部同小祝拉扯之时明明还是那样一个好青年到最后也成为了党争的提线木偶深陷泥沼,而杨静温和但直接,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只是太过君子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被逼离京。此时又想起初到福禄之时小祝说求知和做人是贯穿终生的,不是选了哪一门就定了终身的。
个人觉得特别精彩片段有:刚入京时的监狱生活、鲁王谋反逼宫小祝狂奔、陈萌破罐子破摔直接发疯拳打文人脚踢公主(不是)、小祝当朝抽群臣血溅牙笏、小祝上奏自己女郎身份说只是通知大家…
最初的对京中青年外派委任历练一事虽然起因是由郑段两家的私怨起,但传到政事堂就是正经的为国为民为君之计了,既是保护也是锻炼。当初的相公们还是资历较深的陈峦和刚上任不久的王云鹤以及任期稍短的施鲲,虽然小祝有远离的私心上请了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但种宿麦、立识字碑…对于之后的梧州小祝才是早早到来的那一只凤凰!考女吏设女官,苏喆说自己不知道以女儿身份还能再做什么,她就安排好了一切之后站出来表明自己女子身份,她站在那里就是证明!总之全文看得十分愉快为了读完这本感到幸福~
170
来自四川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
[1楼] 网友:小祝的竹笏  发表时间:2024-02-24 03:45:20
你讲得好好呀!!
[2楼] 网友:仲  发表时间:2024-02-24 21:10:37
你好棒
[3楼] 网友:50455574  发表时间:2024-03-01 18:27:42
名场面真的多。人物也写得真好。
[4楼] 网友:可以  发表时间:2024-07-03 11:10:31
呜呜
[5楼] 网友:毫厘  发表时间:2024-07-04 21:51:28
看到梧州后面养肥断了,光是前面那一段就很精彩让人记忆犹新,过段时间不忙了我要继续看下去
[6楼] 网友:69897934  发表时间:2024-07-10 12:41:03
我的嘴替!
[7楼] 网友:Shookspeare  发表时间:2024-07-11 00:45:29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