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

简单说下个人理解的时间线:
1、林殊是当事人,赤焰军血战后被谢玉带兵围杀,他首先就知道谢玉有问题;
2、原文九十八章有李重心仿冒的信的内容:“主帅有谋逆之心,吾察,为灭口,驱吾入死地,望救。”
3、正因为有这封假冒的聂峰的求救信,谢玉才能得到粱帝批准带兵出发,所以这封信的存在朝廷上肯定是公开的,林殊很容易能知道信的内容。这封在世人眼中的“真信”,当事人却知道这是假的,所以他在有精力后,第一个查的应该就是这封作为导/火/索/的信;
4、赤焰一案开始之前,夏江在暗谢玉在明,夏江能通过夏冬拿到聂峰的文书、谢玉的供词中也说明李重心是替夏江写的信,所以时间顺序应该是:夏江找到李重心伪造信——通过某种手段将信呈上朝堂——粱帝得知(被骗)后大怒——夏、谢推波助澜——促使粱帝选择谢玉带兵去梅岭;
5、按正常流程,聂峰如果要“求救”,他的信应该是①送到兵部通过朝臣递交粱帝②通过可信赖的妻子再通过悬镜司呈给粱帝;
6、若是①,那么夏江从表面看基本和这事没关系,根本不用着急除掉李重心,想灭口完全可以等风波过去再造个意外弄死他;而夏江却选择在事发后立刻除掉李重心(李重心死在十三年前正好是赤焰案子爆发时),所以可推测夏江是用方法②将信递上去的,为了避免徒弟起疑所以要尽快除掉人证(可能是为了操作方便、也可能是为了在粱帝面前表功)但坏处就是他自己沾了信的事后也从暗处走到了明处。
7)在前期,处于明处的谢玉是重要嫌疑人(连带盟友卓家也被关注),而首先拿出假信的悬镜司,也是林殊重点追查的对象。在这个敏感时候,作为武林高手的卓鼎风突然跑去杀一个之前素未谋面又籍籍无名的教书先生,这行为无疑很怪异。
8)所以,可以说,李重心这个证据几乎是谢、夏自己递上来的,因为那时大量和祁王有关的人被清洗,隐形太子倒台,朝野震动,各方消息肯定是非常复杂的,夏江自己不动的话,在那种混乱的局面下很难查出局外人李重心的线索。如果谢、夏能耐心点,等风波稍平后再制造李重心自然死亡、不留下卓鼎风出手这么大的破绽,林殊想查出两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更难(谢玉是跑不了,不过隐匿了李重心,锁定夏江在赤焰案的作用就没那么容易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