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无法正常使用本网站功能,
请参考此方法重新开启javascript
关闭
完结文库
出版影视
小树苗文学
论坛
繁体版
APP下载
作品库
VIP作品
完结半价/包月
完结作品
驻站作品
经典文库
免费文库
排行榜
新晋作者榜
月度排行榜
季度排行榜
半年排行榜
总分排行榜
字数排行榜
官推言情榜
官推纯爱衍生榜
评论频道
长评赏析
特邀评论
高校评论区
专家评论区
作者专区
签约作者排行
积分排序
明星作者
签约作者福利
作者导航
作者专区
版权专区
影音推介
最新出版
新闻活动
媒体报道
网站活动
充值
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包月卡激活
求助投诉
投诉查询
删除原创作者身份
删除文章
检举文章
更改笔名
笔名排序错误
论坛求助
常见问题
注册/登入
用户注册
登入管理
退出登入
忘记密码
帮助
娱乐
视频
晋江小报
完结
衍生言情
二次元言情
未来游戏悬疑
奇幻言情
古代穿越
幻想现言
现代言情
古代言情
-范围-
全站
完结半价
VIP库
短篇包月
-原创性-
原创
衍生
-性向-
言情
纯爱
百合
无CP
多元
-视角-
男主
女主
主攻
主受
互攻
不明
其他
双视角
多视角
-时代-
近代现代
古色古香
架空历史
幻想未来
-类型-
爱情
武侠
奇幻
仙侠
游戏
传奇
科幻
童话
惊悚
悬疑
剧情
轻小说
古典衍生
东方衍生
西方衍生
其他衍生
儿歌
散文
寓言
童谣
-标签-
作品
作者
主角
配角
其它关键字
文章ID
1685966
章评
共有
8
条评论,分
1
页,当前显示第
1
页。
触发了您设置的屏蔽词和不再看TA,当前页面评论和回复已经为您屏蔽共
0
条
№1 网友:
碧玉小家女
91%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2
发表时间:2024-07-11 02:45:45 所评章节:
10
所评段落:
90
无毒不丈夫啊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2 网友:
1iiusion
100%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0
发表时间:2022-06-12 02:12:30 所评章节:
10
试图复制一下百度到的知识(对不起我是文盲)
1. 几个可能高度相关的时间线
【宋神宗】赵顼(1067—1085在位),关键词【王安石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
两次对西夏战败: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神宗以为有机可乘,遂出兵五路伐夏,但深入夏地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元丰五年(1082年),又听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战败。宋军两次战败,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
【宋哲宗】赵煦(1085-1100在位),关键词:元祐更化,司马光,元丰新法,党争(还有苏轼高度相关)
【宋徽宗】赵佶(1100-1125在位),关键词瘦金体,蔡京,梁山起义,靖康之变 — 1125年把皇位传给了倒霉儿子。
【宋钦宗】赵桓(1125― 1127在位),关键词:靖康之变—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宋高宗】赵构(1127-1162在位),关键词:南宋,秦桧,岳飞。
----------
顺便,我的个人猜想设定上世界线的主要变动在于宋哲宗没有早逝?因为目前是元硕六年,宋哲宗后面基本没有年号叫元X了。这是他的个人喜好吧。
再就是看完百度百科里这段时间的简介,我觉得这段时间也够奇葩的。太后干政指定继承人,兄死弟及抬出被废的皇后出来指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啥的,光看我都可以脑补出一部党争宫斗大戏。很符合我单薄的靠课本形成的对宋朝重文轻武的刻板印象。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
1iiusion
打分:0 发表时间:2022-06-12 02:16:39
2.【州、府、道、路】复制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06/12/1252353_904182989.shtml
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色,必须从各个时期的历史中加以区分。
'州'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古代中国习惯称为'九州',有'禹贡九州'之说,不过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
'州'的设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这时的'州'只是中央临时划分的监察区域,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州逐渐演化为实际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州的长官为刺史(或州牧),下辖数郡,郡下再辖数县,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朝统一后,对混乱的州郡县进行裁并整合。隋文帝时,废除了郡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辖县。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
唐朝初年也沿用隋朝的州县二级体制,基本没有动。后来由于隋朝行政划分整合的一些州管辖地区太大,唐朝在州一级之上设置了一个监督部门--'道',类似于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州刺史部。而在道之下一些重要地方又设置了'府',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首都长安所在)为京兆府,这是'府'成为行政区划的开始。
这样,府和州成了同级行政区划,不过,府是在重要地方设立的,如长安、洛阳、成都等重要城市,这些城市等于是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等,地位重要。也有些在边疆重镇设置,如安西都护府,有护国保疆、巩固国防的作用。因此,府的实际级别和官员配置上要略高于'州'。
宋朝时期,把唐朝的'道'这一级别,改名为'路',让后把'路'的职权一分为四:安抚使负责军事、转运使负责财政、按察使负责司法、常平使负责民政,四个官员并列,互不统属。
州府还是按照唐朝的行政区划划分。这样,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就是:路(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按察使、常平使)——「州、府、县」三级。府的行政级别和州同级,区别在于府的实际地位略高,大多数是朝廷重视的战略要地才设府,如开封府、大名府等。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
1ii5sion
打分:0 发表时间:2022-06-12 18:51:15
2.【州、府、道、路】
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色,必须从各个时期的历史中加以区分。
"州"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古代中国习惯称为”九州”,有"禹贡九州"之说,不过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
"州"的设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这时的"州"只是中央临时划分的监察区域,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州逐渐演化为实际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州的长官为刺史(或州牧),下辖数郡,郡下再辖数县,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朝统一后,对混乱的州郡县进行裁并整合。隋文帝时,废除了郡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辖县。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
唐朝初年也沿用隋朝的州县二级体制,基本没有动。后来由于隋朝行政划分整合的一些州管辖地区太大,唐朝在州一级之上设置了一个监督部门--"道",类似于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州刺史部。而在道之下一些重要地方又设置了"府",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首都长安所在)为京兆府,这是"府"成为行政区划的开始。
这样,府和州成了同级行政区划,不过,府是在重要地方设立的,如长安、洛阳、成都等重要城市,这些城市等于是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等,地位重要。也有些在边疆重镇设置,如安西都护府,有护国保疆、巩固国防的作用。因此,府的实际级别和官员配置上要略高于"州"。
宋朝时期,把唐朝的"道"这一级别,改名为"路",让后把"路"的职权一分为四:安抚使负责军事、转运使负责财政、按察使负责司法、常平使负责民政,四个官员并列,互不统属。
州府还是按照唐朝的行政区划划分。这样,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就是:路(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按察使、常平使)——「州、府、县」三级。府的行政级别和州同级,区别在于府的实际地位略高,大多数是朝廷重视的战略要地才设府,如开封府、大名府等。
——————
复制的,链接放不出来被删了QAQ
顺便我感兴趣搜了宋代官制辞典,草草看了目录都感觉都要死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官职啊摔!我觉得终于知道学历史的文科生有多惨了TAT。如果我被迫看这些还要背的话,只想穿越回去把他们都突突了(发出暴论X)
而且辛苦种地养他们的人也好辛苦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
1iiusion
打分:0 发表时间:2022-06-12 20:52:10
3.官职
【兵部】:尚书省兵部,在宋前期兵部职事被枢密院、三班院嗦粉,本部仅掌仪位、武人科举等事。元丰改制后,兵部职权没有扩大多少,兵政总于枢密院,武官铨(quán)选除授归吏部,兵部只掌民兵、厢军民籍、蕃官加恩及领所属诸司局。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实亡”之讥、“冗职”之义。所属四司:兵部司(闲职)、职方司(画图)、驾部司(车马、舆辇、驿置、厩牧)、库部司(后勤)。
兵部尚书是部长,兵部侍郎副部长。司长XX郎中,员外郎是副司长。
【前行员外郎】唐宋吏部、兵部员外郎通称。北宋前期,叙迁转前行郎中。
【州】:地方行政编制单位名,可以分成不同种类。□□太宗收藩镇兵权,代以文官知州事,一些州成了武臣迁转之阶,或亲王宗室所带阶。诸使都不赴本州,挂名而已,即不签本州公事。实际长官不是“使”,而是「知X州军州事」。
【知X州军州事】:上州知州正六品,中、下州知州从六品。诸差遣中知州略次于知府,而在知军、知监智商。简称“知州”,军谓兵、州谓民政。也可以称郡守、守、太守。还分成「权知」某州军州事、「同知」某州军州事、「判」某州军州事、「充」某州军州事、「权发遣」某州军州事
【知X州军府事】:都督州之知州,全称为知州府军府事,而不称知州军州事。
【府】:地方行政编制单位名,府位稍尊。京府、次府设立府尹、少尹或府牧外,余府不舍。然而府之实际长官为「知某府事」,副贰为「通判府事」。
【知X府军府事】:为府长官。简称“知府”,也可以称太守、守、府公。位稍尊于知州。
【军】:与州平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地势冲要、户口少而不成州者,则设军。
【知X军事】:为军一级地方长官。简称“知军”,也可以称专城、使军。
【通判X军事】:军副贰,通“判某军”、“通判”
—————————————————————
我坚持把这些发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和我一起吐槽。不知道为啥宋朝官职抠字眼,搞出这么多门道来绕。。。。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
1iiusion
打分:0 发表时间:2022-06-13 00:13:03
【参知政事】:职事官名,北宋乾德二年设立,元丰官制罢参知政事,南宋建炎三年(1129),仍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下宰相一等,为副相之职。建炎三年后为正二品。宰相与参知政事加在一起不超过五名
【给事中】:宋前期阶官名,元丰新制职事官名。宋前期为文臣迁转寄禄官阶,不与封驳事,元丰寄禄易为通议大夫。元丰新制为门下后省长官,掌审读中央颁降与地方上奏的重要文书,如有不当,即驳回;如允可,即书读(签字放行)。
--------------
算我本章施工完毕吧。人已经麻了,被宋朝官制送走了。
从参知政事还有杭州朝廷可以看出来架空在1129之后?但是我对历史了解太少,有时间了去查查有没有东京朝廷的资料。
再就是继续试图搞懂宋官的结构TAT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2-06-13 20:35:32
好热心XDD世界线的变动我在后文已经写出来啦,关键词:周世宗。
所以基本上整篇文章的背景设定是一种“继承唐、五代,又不同于宋”的状态,比如武官的勋位名称,就是继承唐制,包括一些具体的官名,会尽量选取唐、五代已有的官名,避开宋独有的官名(如有遗漏请谅解)。
但也会与宋有许多共性,比如儒家,宋的许多思潮发端于唐,本文的周朝也顺理成章继续发展;又如复杂的官制、职阶分离都继承自五代,因此有所保留,但无论宋还是周都会在后期进行一些简化,这是大势,只是本文的周简化得更彻底一些。再如重文轻武,肇因是五代武人乱政,所以周也会采取类似措施,只是程度不尽相同,因为周世宗本身对军队掌控很牢,应不至于那么忌惮武将。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
XXXX
打分:0 发表时间:2022-06-14 00:28:07
谢谢作者的科普,其实就我贫瘠的历史知识来说不可能发现有什么错误的,如果发现了估计也是我自己的问题。
再就是希望看到我的抠字眼作者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的本意只是搜都搜了不如放上来,至少能被作者夸一句( ̄▽ ̄)
最后就是查了资料我才知道搞历史研究的辛苦。学历史还不跑路、转行的大概都是对历史真爱吧,坐冷板凳不说还得扣一大堆琐碎的细节,我能做的也只能嘴上说感谢了,随便买几本想关书支持一下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2-06-14 17:52:08
哈哈哈哈,确实是有点压力(。)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 网友:
1iiusion
100%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2
发表时间:2022-06-12 01:16:49 所评章节:
10
查了一些历史资料志得意满地复制到这里,结果不小心卡了一下页面刷新了全没了!摔QAQ!垃圾晋江!垃圾网页!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4 网友:
孤夜梦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2
发表时间:2022-01-08 13:04:19 所评章节:
10
走,地雷来一发!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5 网友:
丹璀
100%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2
发表时间:2021-10-19 01:10:24 所评章节:
10
真不错 是干大事的女人!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6 网友:
墨昭毓
41%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2
发表时间:2020-06-14 03:10:02 所评章节:
10
哇女主真的好优秀啊,冷静果决,文武双全,素有智谋,必要时心狠手辣,但又不失仁心太棒啦,是卓越的领导者啊。
4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7 网友:
木马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2
发表时间:2020-05-02 12:33:37 所评章节:
10
女主好机智啊 有勇有谋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8 网友:
曾小草
评论:
《钗而冕》
打分:
2
发表时间:2020-04-25 19:39:52 所评章节:
10
精彩!好久没看到写得不错的女强文了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685966
...
[1]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
哇最近更新的好频繁,开心开心 (14字)
★
要改法律了,更重要的是父系宗族观念,这不容易,因为人都是要依靠人的,群居生活是人类的本性。你要改一个必然要拿出一个新的来,要不然不管旧得多差大家都会以旧的来,同理新观念也是,要破除旧的就得拿出一个新的来。好吧有点跑题了,再说回家庭结构,其实母系家族这种社会结构也可以考虑,因为在古代的生产力下也是有母系家族存在的。这种家庭结构是可以运行的,看游要怎么改了,这不是一件小事,甚至比之前军队里的事情要更幽深更微妙,这是难以处理的,是真正的‘大事’改借着这件事来一场大辩论了,为百姓树立新信念,人是追寻意义和信念的生物。 (257字)
★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 (124字)
★
本来想说还是上层建筑起高了,转念一想就算是现在把责任推到争取正当权益一事上的也不少,哦那美好的旧时光啊,若不是女人不肯继续当奴隶,又怎会有奴隶因反抗而死(ノдヽ) (80字)
★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 (20字)
★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 (27字)
★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 (45字)
★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 (12字)
★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 (14字)
★
美女贴贴 (4字)
★
美女太多 (4字)
★
确实像长辈 (5字)
★
白羊这名字也还行吧 (9字)
★
我都抱着营养液来看你了,快把存稿君交出来!!! (23字)
★
大大今天更新了吗?更了。营养液浇灌了吗?浇灌了。爱你? (27字)
★
啊啊啊啊笑死我了 (8字)
★
磕了 (2字)
★
此文称“国士”者,皆薄命也
(13字)
★
营养液(1/1)成就达成,有一定几率掉落更新,请侠士再接再厉 (29字)
★
这章写劝酒的我太喜欢了,让治下百姓,想喝就有酒,不想喝没人逼,新穆真是有大志向!这也是这篇文相较其它古代争霸文最踏实最令我讨喜的地方 (66字)
更多加精评论请点击>>>
1. 几个可能高度相关的时间线
【宋神宗】赵顼(1067—1085在位),关键词【王安石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
两次对西夏战败: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神宗以为有机可乘,遂出兵五路伐夏,但深入夏地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元丰五年(1082年),又听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战败。宋军两次战败,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
【宋哲宗】赵煦(1085-1100在位),关键词:元祐更化,司马光,元丰新法,党争(还有苏轼高度相关)
【宋徽宗】赵佶(1100-1125在位),关键词瘦金体,蔡京,梁山起义,靖康之变 — 1125年把皇位传给了倒霉儿子。
【宋钦宗】赵桓(1125― 1127在位),关键词:靖康之变—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宋高宗】赵构(1127-1162在位),关键词:南宋,秦桧,岳飞。
----------
顺便,我的个人猜想设定上世界线的主要变动在于宋哲宗没有早逝?因为目前是元硕六年,宋哲宗后面基本没有年号叫元X了。这是他的个人喜好吧。
再就是看完百度百科里这段时间的简介,我觉得这段时间也够奇葩的。太后干政指定继承人,兄死弟及抬出被废的皇后出来指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啥的,光看我都可以脑补出一部党争宫斗大戏。很符合我单薄的靠课本形成的对宋朝重文轻武的刻板印象。
2.【州、府、道、路】复制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06/12/1252353_904182989.shtml
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色,必须从各个时期的历史中加以区分。
'州'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古代中国习惯称为'九州',有'禹贡九州'之说,不过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
'州'的设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这时的'州'只是中央临时划分的监察区域,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州逐渐演化为实际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州的长官为刺史(或州牧),下辖数郡,郡下再辖数县,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朝统一后,对混乱的州郡县进行裁并整合。隋文帝时,废除了郡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辖县。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
唐朝初年也沿用隋朝的州县二级体制,基本没有动。后来由于隋朝行政划分整合的一些州管辖地区太大,唐朝在州一级之上设置了一个监督部门--'道',类似于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州刺史部。而在道之下一些重要地方又设置了'府',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首都长安所在)为京兆府,这是'府'成为行政区划的开始。
这样,府和州成了同级行政区划,不过,府是在重要地方设立的,如长安、洛阳、成都等重要城市,这些城市等于是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等,地位重要。也有些在边疆重镇设置,如安西都护府,有护国保疆、巩固国防的作用。因此,府的实际级别和官员配置上要略高于'州'。
宋朝时期,把唐朝的'道'这一级别,改名为'路',让后把'路'的职权一分为四:安抚使负责军事、转运使负责财政、按察使负责司法、常平使负责民政,四个官员并列,互不统属。
州府还是按照唐朝的行政区划划分。这样,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就是:路(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按察使、常平使)——「州、府、县」三级。府的行政级别和州同级,区别在于府的实际地位略高,大多数是朝廷重视的战略要地才设府,如开封府、大名府等。
2.【州、府、道、路】
中国古代的”州”和”府"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色,必须从各个时期的历史中加以区分。
"州"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古代中国习惯称为”九州”,有"禹贡九州"之说,不过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
"州"的设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这时的"州"只是中央临时划分的监察区域,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州逐渐演化为实际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州的长官为刺史(或州牧),下辖数郡,郡下再辖数县,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朝统一后,对混乱的州郡县进行裁并整合。隋文帝时,废除了郡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辖县。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
唐朝初年也沿用隋朝的州县二级体制,基本没有动。后来由于隋朝行政划分整合的一些州管辖地区太大,唐朝在州一级之上设置了一个监督部门--"道",类似于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州刺史部。而在道之下一些重要地方又设置了"府",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首都长安所在)为京兆府,这是"府"成为行政区划的开始。
这样,府和州成了同级行政区划,不过,府是在重要地方设立的,如长安、洛阳、成都等重要城市,这些城市等于是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等,地位重要。也有些在边疆重镇设置,如安西都护府,有护国保疆、巩固国防的作用。因此,府的实际级别和官员配置上要略高于"州"。
宋朝时期,把唐朝的"道"这一级别,改名为"路",让后把"路"的职权一分为四:安抚使负责军事、转运使负责财政、按察使负责司法、常平使负责民政,四个官员并列,互不统属。
州府还是按照唐朝的行政区划划分。这样,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就是:路(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按察使、常平使)——「州、府、县」三级。府的行政级别和州同级,区别在于府的实际地位略高,大多数是朝廷重视的战略要地才设府,如开封府、大名府等。
——————
复制的,链接放不出来被删了QAQ
顺便我感兴趣搜了宋代官制辞典,草草看了目录都感觉都要死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官职啊摔!我觉得终于知道学历史的文科生有多惨了TAT。如果我被迫看这些还要背的话,只想穿越回去把他们都突突了(发出暴论X)
而且辛苦种地养他们的人也好辛苦
3.官职
【兵部】:尚书省兵部,在宋前期兵部职事被枢密院、三班院嗦粉,本部仅掌仪位、武人科举等事。元丰改制后,兵部职权没有扩大多少,兵政总于枢密院,武官铨(quán)选除授归吏部,兵部只掌民兵、厢军民籍、蕃官加恩及领所属诸司局。故兵部在宋代有“名存实亡”之讥、“冗职”之义。所属四司:兵部司(闲职)、职方司(画图)、驾部司(车马、舆辇、驿置、厩牧)、库部司(后勤)。
兵部尚书是部长,兵部侍郎副部长。司长XX郎中,员外郎是副司长。
【前行员外郎】唐宋吏部、兵部员外郎通称。北宋前期,叙迁转前行郎中。
【州】:地方行政编制单位名,可以分成不同种类。□□太宗收藩镇兵权,代以文官知州事,一些州成了武臣迁转之阶,或亲王宗室所带阶。诸使都不赴本州,挂名而已,即不签本州公事。实际长官不是“使”,而是「知X州军州事」。
【知X州军州事】:上州知州正六品,中、下州知州从六品。诸差遣中知州略次于知府,而在知军、知监智商。简称“知州”,军谓兵、州谓民政。也可以称郡守、守、太守。还分成「权知」某州军州事、「同知」某州军州事、「判」某州军州事、「充」某州军州事、「权发遣」某州军州事
【知X州军府事】:都督州之知州,全称为知州府军府事,而不称知州军州事。
【府】:地方行政编制单位名,府位稍尊。京府、次府设立府尹、少尹或府牧外,余府不舍。然而府之实际长官为「知某府事」,副贰为「通判府事」。
【知X府军府事】:为府长官。简称“知府”,也可以称太守、守、府公。位稍尊于知州。
【军】:与州平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地势冲要、户口少而不成州者,则设军。
【知X军事】:为军一级地方长官。简称“知军”,也可以称专城、使军。
【通判X军事】:军副贰,通“判某军”、“通判”
—————————————————————
我坚持把这些发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和我一起吐槽。不知道为啥宋朝官职抠字眼,搞出这么多门道来绕。。。。
【参知政事】:职事官名,北宋乾德二年设立,元丰官制罢参知政事,南宋建炎三年(1129),仍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下宰相一等,为副相之职。建炎三年后为正二品。宰相与参知政事加在一起不超过五名
【给事中】:宋前期阶官名,元丰新制职事官名。宋前期为文臣迁转寄禄官阶,不与封驳事,元丰寄禄易为通议大夫。元丰新制为门下后省长官,掌审读中央颁降与地方上奏的重要文书,如有不当,即驳回;如允可,即书读(签字放行)。
--------------
算我本章施工完毕吧。人已经麻了,被宋朝官制送走了。
从参知政事还有杭州朝廷可以看出来架空在1129之后?但是我对历史了解太少,有时间了去查查有没有东京朝廷的资料。
再就是继续试图搞懂宋官的结构TAT
好热心XDD世界线的变动我在后文已经写出来啦,关键词:周世宗。
所以基本上整篇文章的背景设定是一种“继承唐、五代,又不同于宋”的状态,比如武官的勋位名称,就是继承唐制,包括一些具体的官名,会尽量选取唐、五代已有的官名,避开宋独有的官名(如有遗漏请谅解)。
但也会与宋有许多共性,比如儒家,宋的许多思潮发端于唐,本文的周朝也顺理成章继续发展;又如复杂的官制、职阶分离都继承自五代,因此有所保留,但无论宋还是周都会在后期进行一些简化,这是大势,只是本文的周简化得更彻底一些。再如重文轻武,肇因是五代武人乱政,所以周也会采取类似措施,只是程度不尽相同,因为周世宗本身对军队掌控很牢,应不至于那么忌惮武将。
谢谢作者的科普,其实就我贫瘠的历史知识来说不可能发现有什么错误的,如果发现了估计也是我自己的问题。
再就是希望看到我的抠字眼作者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的本意只是搜都搜了不如放上来,至少能被作者夸一句( ̄▽ ̄)
最后就是查了资料我才知道搞历史研究的辛苦。学历史还不跑路、转行的大概都是对历史真爱吧,坐冷板凳不说还得扣一大堆琐碎的细节,我能做的也只能嘴上说感谢了,随便买几本想关书支持一下了。
哈哈哈哈,确实是有点压力(。)